【研訂者】謝元雄
【說明】
「瀏海」、「劉海」皆指垂在額前的短髮,音讀為ㄌㄧㄡˊ ㄏㄞ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探究詞義源流,「劉海」一說源於古代仙人劉海蟾(又名劉海)喜歡將頭髮梳至額前,故後人以其名作為垂在額前短髮之稱呼,如清代的《文明小史》:「眾人舉目看時只見一個個都是大腳皮鞋,上面前劉海,下面散腿褲。」用字偏旁類化後,成為「瀏海」,專指垂在額前的短髮,遂與人名區分。
「瀏海」源於「劉海」,為用字偏旁類化而成;「劉海」的「劉」則為典源中的人名用字。考量「瀏海」現今使用較為普遍,且專用於指垂在額前的短髮,故以「瀏海」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