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李綉玲
【說明】
「淡泊」、「澹泊」皆可表示恬靜而無所營求,音讀為ㄉㄢˋ ㄅㄛˊ。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淡泊」、「澹泊」中的「淡」、「澹」為恬淡、無所營求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淡」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味道不濃厚,後引申為恬淡、無所營求的意思,如戰國的《莊子》:「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焉。」「澹」字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水波蕩漾,後來假借表示心境恬淡、無所營求的意思,如《新唐書.列傳.韋述》:「述典掌圖書,餘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澹榮利,為人純厚長者,當世宗之。」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淡泊」可見於《東觀漢記.列傳.鄭均》:「淡泊無欲,清靜自守。」「澹泊」可見於《漢書.敘傳上》:「清虛澹泊,歸之自然。」
「淡泊」、「澹泊」中的「淡」、「澹」皆有恬淡、無所營求的意思,均貼合詞義,惟「淡泊」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淡泊」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