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劉雅芬
【說明】
「流連」、「留連」皆為徘徊不去的意思,或指貪戀沉迷,作動詞用,音讀為ㄌㄧㄡˊ ㄌㄧㄢˊ。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從構詞方式來看,「流連」、「留連」為由聲音造詞法而構成具有雙聲關係的聯綿詞,其組詞用字以記音為主,通常無法由用字推求詞義,惟其中「流」、「留」恰好兼具表義功能,均能表達留於原地的概念。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流」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水行,即水之流動,後引申有移動的意思;「流」之移動義,可表「流連」所含於某一時空移動而不忍離去的形貌,以動態角度呈現停留的意味。「留」亦見於《說文解字》,釋為停止,其本義直接與「留連」的停滯義相關。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流連」可見於《孟子》:「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意謂已故君王未徘徊、沉迷於逸樂;《南史.隱逸列傳下.庾承先》則可見「留連月餘」句,指在一處停留、徘徊月餘。
「流連」、「留連」中的「流」、「留」均能表達留於原地的概念,其中「流」另可呈現於某一時空徘徊不去的動態形貌,較「留」更為貼合詞義。加以「流連」見於較早的文獻,且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流連」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流連忘返/留連忘返」亦然,以「流連忘返」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