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高婉瑜
【說明】
「氾濫」、「泛濫」皆為大水橫流及事物過度擴張的意思,音讀為ㄈㄢˋ ㄌㄢ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氾濫」、「泛濫」中的「氾」、「泛」都是漫溢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氾」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即為大水漫溢,如《漢書.武帝紀》:「河水決濮陽,氾郡十六。」「泛」亦見於《說文解字》:「泛,浮也。」宋代重修的《玉篇》(澤存堂本):「氾,氾濫也。亦作泛。」為大水漫溢的意思,如戰國的《荀子》:「(武王)至汜而泛。」唐代楊倞注:「謂至汜而適遇水泛漲。」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氾濫」可見於《孟子》:「水逆行,氾濫於中國。」「泛濫」可見於《史記.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氾濫」、「泛濫」本指大水橫流,後也可指事物過度擴張,如「槍枝氾濫/泛濫」。
「氾濫」、「泛濫」中的「氾」、「泛」都有漫溢的意思,皆貼合詞義。惟「氾濫」的「氾」本義即為漫溢,且「氾濫」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氾濫」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