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楊憶慈
【說明】
「借鑑」、「借鑒」均指以他人言行警惕自己,音讀為ㄐㄧㄝˋㄐㄧㄢ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借鑑」、「借鑒」的「鑑」、「鑒」均指鏡子,比喻可為警惕之事。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鑑」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鑑,大盆也。」引申有鏡子、映照、審察的意思,而後用以比喻可為警惕之事,如戰國的《墨子》有「為鑑不遠」句,指可作為警惕的事近在眼前;「鑒」字未見於《說文解字》,遼代的《龍龕手鑑》以其與「鑑」同,亦可指鏡子,而後用以比喻可為警惕之事,如《詩經》有「殷鑒不遠」句,指殷商滅亡的警惕近在眼前。
「借鑑」、「借鑒」的「鑑」、「鑒」均指鏡子,比喻可為警惕之事,皆貼合詞義,「借鑑」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借鑑」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明鑑/明鑒」(明顯可供借鏡的事例)、「有鑑於此/有鑒於此」亦然,分別以「明鑑」、「有鑑於此」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