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陳姞淨
【說明】
「戴孝」、「帶孝」皆為佩掛、穿戴服喪標示物,或用於表示居喪,音讀為ㄉㄞˋ ㄒㄧㄠ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戴孝」、「帶孝」中的「戴」表示把某物附加於頭、面、胸、臂等處,「帶」表示佩掛。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戴」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釋為:「分物得增益曰戴。」文獻中另見將某物附加於頭、面、胸等身體部位的意思,如清代的《紅樓夢》:「(鳳姊)項下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帶」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是用以繫衣或紮物之長條物,引申有佩掛、佩帶的意思,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己酉,王冠,帶劍。」「戴孝」為附加居喪標示物於身上,即穿戴居喪標示物,「帶孝」則直接表示居喪標示物。惟現今居喪期間未必佩掛黑紗、穿戴喪服等,故「帶孝」、「戴孝」或僅用於表示居喪。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戴孝」可見於明代的《水滸傳》:「宋江見了兄弟不戴孝,心中十分大怒。」「帶孝」可見於元代的《冤家債主》:「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尋鬥毆。」
「戴孝」、「帶孝」的「戴」為將某物附加於頭、面、胸、臂等處,「帶」為佩掛,均貼合詞義,惟「戴孝」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戴孝」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