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陳嘉凌
【說明】
「度量」、「肚量」皆有修養上的氣度、容人雅量的意思,作名詞用,音讀為ㄉㄨˋ ㄌㄧㄤ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度量」、「肚量」中的「度」為氣度、器量,「肚」指肚子,與「量」結合構詞後,都可用來指對於人事物的容忍度。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度」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法制,後又指器量、胸襟,如《史記.高祖本紀》的「常有大度」,表示漢高祖劉邦氣度開闊,「度量」則見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人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意謂每個人的氣度不同,相去甚遠。「肚」字未見於《說文解字》,見於宋代重修的《玉篇》,指肚腹,與氣度義無涉,「肚量」本指肚腹容量,亦即食量,後來又指對於人事物的容忍度,也就是修養上的氣度,如元代宮大用的《范張雞黍》:「我做了個急喉嚨陳仲子,你便是大肚量孟嘗君。」
「度量」的「度」有氣度的意思,貼合詞義,「肚量」合二字始有氣度義,且「度量」見於較早的文獻,現今使用也較為普遍,故以「度量」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