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謝元雄
【說明】
「干休」、「甘休」皆有放棄、罷手的意思,音讀為ㄍㄢ ㄒㄧㄡ。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干休」、「甘休」中的「干」為干涉,「甘」為情願,與「休」結合構詞後,都可用來表示放棄、罷手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干」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釋為冒犯、觸犯,後有干涉的意思,如明代的《三國演義》:「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干休」為受干涉而停止,泛指放棄、罷手。「甘」字亦見於《說文解字》,釋為甜美,後有情願、自願的意思,如《詩經》:「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甘休」指情願停止,後亦泛指放棄、罷手。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干休」可見於元代武漢臣的《生金閣》:「罷罷罷!怎干休,難分訴。」「甘休」可見於唐代李咸用的〈和彭進士感懷〉詩:「人生誰肯便甘休?遇酒逢花且共遊。」
「干休」的「干」為干涉,「甘」為情願,與「休」結合構詞後,都有放棄、罷手的意思,均貼合詞義,且現今使用的普遍度也相當,故同時以「干休」、「甘休」為推薦詞形。惟若強調甘願、甘心放棄時,宜使用「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