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鄒濬智
【說明】
「摺疊」、「折疊」都有翻轉、彎曲物體的一部分與其他部分疊合的意思,音讀為ㄓㄜˊ ㄉㄧㄝˊ。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摺疊」、「折疊」中的「摺」、「折」皆為彎曲物體,使能與其他部分疊合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摺」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指毀敗、折斷,後來引申有彎曲的意思,如北周庾信的〈鏡賦〉:「始摺屏風,新開戶扇。」「折」亦見於《說文解字》,本指截斷,後來引申有彎曲的意思,如《後漢書.郭符許列傳.郭太》:「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摺疊」可見於《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再把一張紙摺疊了,寫成封家書。」「折疊」可見於清代姚燮的〈雙鴆篇〉:「脫妾金縷衣,為郞折疊空竹箱。」
「摺疊」、「折疊」中的「摺」、「折」均有彎曲物體之部分的意思,皆貼合詞義,且「摺疊」、「折疊」現今使用普遍度相近,故同時以「摺疊」、「折疊」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對摺/對折」亦然,同時以「對摺」、「對折」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