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劉雅芬、鄒濬智、賴金旺
【說明】
「火炮」、「火砲」皆指一種發射的武器設備,或指所發射出的炮彈,作名詞用,音讀為ㄏㄨㄛˇ ㄆㄠ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火炮」、「火砲」中的「炮」、「砲」指發射炮彈的武器或炮彈。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炮」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音讀為ㄆㄠˊ,本指燒烤帶毛的獸肉,《彙音寶鑑》收錄此字,音讀為ㄆㄠˋ,釋為:「同砲字,昔用石,今用火也。」古時指以機械投擲石頭的裝置,後來發展成發射燃燒物、爆裂物的武器,如《清史稿.兵志》:「以後隨時添造,自數千斤以至萬斤大炮,或鋼或銅,均可自造。」「砲」未見於《說文解字》,宋代重修的《玉篇》言「石也」,宋代的《集韻》以為「砲」同「礮」,「機石也」,即古時以機關投石的一種武器,如三國魏曹叡的〈善哉行〉:「發砲若雷,吐氣成雨。」後來發展成投擲燃燒物、爆裂物的武器,如《元史.工藝列傳.亦思馬因》:「亦思馬因相地勢,置砲於城東南隅,重一百五十斤。」
「火炮」、「火砲」中的「炮」、「砲」指發射炮彈的武器或炮彈,皆貼合詞義,惟「火炮」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火炮」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炮兵/砲兵」、「炮彈/砲彈」、「炮口/砲口」、「炮火/砲火」、「炮灰/砲灰」、「炮轟/砲轟」、「炮擊/砲擊」、「炮戰/砲戰」、「大炮/大砲」、「放炮/放砲」、「開炮/開砲」、「重炮/重砲」、「嘴炮/嘴砲」亦然,分別以「炮兵」、「炮彈」、「炮口」、「炮火」、「炮灰」、「炮轟」、「炮擊」、「炮戰」、「大炮」、「放炮」、「開炮」、「重炮」、「嘴炮」為推薦詞形。惟其中與武器相關或表較大體積的詞語,亦常見使用「砲」構詞,如「砲彈」、「砲口」、「砲火」、「大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