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楊憶慈
【說明】
「古董」、「骨董」皆可用以指可供玩賞的古代器物,或是比喻頑固守舊的人,音讀為ㄍㄨˇ ㄉㄨㄥ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從構詞方式來看,「古董」、「骨董」為方言詞,初無定字,根據明代楊慎的《古音駢字》記載,另有汨董、骨懂、谷董等寫法,其組詞用字以記音為主,惟其中「古」、「骨」恰好兼具表義功能。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古」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釋為:「故也。」表示時代久遠的、過去的;「骨」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指支撐人或動物身體之支架組織,與「骨董」詞義無關,但章太炎的《新方言》認為「骨」即「匢」(ㄏㄨ)字,可用於指古器物。
「古董」、「骨董」中的「古」為時代久遠義,「骨」有古器物義,均貼合詞義。惟「古董」現今使用較為普遍,且「古」更能表達「古董」時代久遠的概念,故以「古董」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