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鄒濬智
【說明】
「功夫」、「工夫」皆可表示做某事所需的本領能力或時間精力的意思,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功夫」、「工夫」中的「功」、「工」指做某事所需的本領能力或時間精力。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功」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功勞,後引申指所投入的工作、事業,再由此引申出投入工作或事業所花費的精力、所需要的能力這層意思來,如唐代韓愈的〈答殷侍御書〉:「一來應舉,事隨日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加功」指投注更多心力,再如清代的《紅樓夢》:「這陵離都來往得十來日之功。」這裡的「功」則是指時間。「工」字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工整精巧,再由此引申出能製作精細工藝的本領能力,如唐代李白的〈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詩:「為我草真籙,天人慚妙工。」「妙工」指美妙的工藝本領。再如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蓋修治時雕鏤費工,去木留香。」「費工」指耗費時間精力。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表所費時間精力的用法,「功夫」可見於唐代元稹的〈琵琶歌〉:「逢人便請送杯盞,著盡功夫人不知。」「工夫」可見於晉代葛洪的《抱朴子》:「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表本領能力的用法,「功夫」可見於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宋文帝書自謂不減王子敬。時議者云:天然勝羊欣,功夫不及欣。」「工夫」可見於唐代韓偓的〈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
「功夫」、「工夫」中的「功」、「工」都指做某事所需的本領能力或時間精力,皆貼合詞義。「功夫」現今使用較為普遍,「工夫」則見於較早的文獻,故同時以「功夫」、「工夫」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