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李添富教授所教授為準則。
壹、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為簡筆漢字。
如:ㄅ取自勹(包);ㄆ取自(攵);ㄇ取自冖(冪);ㄈ取自匚……
貳、對音
‧語音間相互之對比。
參、IPA與IRG
一、IPA:國際音標。用來分析音素、標準標示其音質之。
二、IRG:表意文字小組。
如:
(一)𪹚「(左火右旁)」龍 ,讀[paŋ˥˩],原為客語讀音,為爆炸之意。
(二)牽水 「(左車又藏)」,讀[tʂuaŋ˥˩],為車輪子在轉之意。
三、附加符號:
(一)[p]/[p‘]:不送氣/送氣。 (二)[t̪]:齒化。
(三)[ã]:鼻音化。 (四)[n̯]:脣化。
(五)[b̥]:濁音清化。 (六)[n̬]:濁化。
(七)[t͡s]:二音連發。
四、符號說明:
(一)[ ]:音位符號。
(二)/ /:音素符號。
肆、正確發音發法
套用:
一、氣流從肺部出來,經過氣管到了喉頭,聲帶不顫動,聲門開放,氣流順利通過,軟顎透過了軟肉向上翹起,堵住了氣流通往鼻腔之通道,氣流進入口腔,雙脣形成阻塞,阻塞突然解除,氣流衝了出來,此時氣流強度不強,這樣所形成之輔音稱不送氣之雙脣清塞音。
二、氣流從肺部出來,經過氣管到了喉頭,聲帶顫動,聲門一開一關,氣流斷斷續續通過,軟顎透過了軟肉向下垂下,氣流同時進入口、鼻腔,舌尖與上齒齦形成阻塞,阻塞突然解除,氣流衝了出來,此時氣流強度無辨義作用,這樣所形成之輔音稱不送氣之舌尖中濁鼻音。
三、氣流從肺部出來,經過氣管到了喉頭,聲帶不顫動,聲門開放,氣流順利通過,軟顎透過了軟肉向上翹起,堵住了氣流通往鼻腔之通道,氣流進入口腔,舌尖與上齒形成小之孔道,氣流由此小的孔道摩擦而出,此時氣流強度無辨義作用,這樣所形成之輔音稱不送氣之舌尖前清擦音。
四、氣流從肺部出來,經過氣管到了喉頭,聲帶不顫動,聲門開放,氣流順利通過,軟顎透過了軟肉向上翹起,堵住了氣流通往鼻腔之通道,氣流進入口腔,舌尖與硬顎形成阻塞,阻塞解除的慢,前面一部分氣流衝了出來,後面一部分氣流從舌尖與硬顎形成之小的孔洞摩擦而出,此時氣流強度很強,這樣所形成之輔音稱送氣之舌尖後清塞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