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作為姓氏時,到底該怎麼唸?
【答】如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所載,讀為ㄆㄨˊ與ㄆㄧㄠˊ皆可行。
【說明】ㄆㄧㄠˊ為古音,ㄆㄨˊ為今音。詳見以下有載朴作為姓氏之文獻。
〔宋〕《集韻‧平聲‧十八尤》:「夷姓也。魏有巴夷王朴胡。」(披尤切)
〔宋〕《類篇‧卷六上‧木部》:「披尤切。夷姓也。魏有巴夷王朴胡。又蒲侯切,又普木切。」
〔明〕《正字通‧卷五‧木部‧辰集中》:「……又姓。漢朴周、唐朴忠,又屋韻,音僕。」
〔清〕《字彙補》:「…又奉尤切,音浮。姓也。《三國志》:『巴七姓夷王朴胡。』」
【結論】宋朝時,文獻始載朴有姓氏該釋義,其讀音為「披尤切(即ㄆㄧㄠˊ)」,《類篇》才有了不同之讀音出現,由此可得ㄆㄧㄠˊ為古音;明朝則發生了轉變,《正字通》載「又屋韻,音僕」,而清朝之《字彙補》時則亦載「…又奉尤切,音浮。」(將浮用臺語讀),後期才有了ㄆㄨˊ音的出現,故綜上所述,朴作為姓氏時讀為ㄆㄨˊ或ㄆㄧㄠˊ皆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