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競賽目的:
透過「Fun大視野、創新未來」的理念,鼓勵青年學子勇於追逐夢想及自我實踐,針對「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主題,開發具創新創意且實用價值之產品或服務,學生可運用資料(巨量資料Big Data、開放資料Open Data、其他資料等)進行研發並注入創新思維,讓學生了解國際永續發展趨勢,並成為具有思考力與創造力的世界公民,勾勒永續發展樣貌提升軟實力。本次競賽活動為促進跨域學生學習,藉由參與競賽讓同學們有機會進行跨域互動,協力共創實踐永續發展與智慧創新。為因應未來產業智慧科技化的趨勢發展,本次競賽期望能透過資訊科技,如:人工智慧、金融科技、雲端運算、數據分析、智慧物聯網(AIOT)、AR/VR/M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混合實境)等,運用智慧科技與數據來創造價值落實在永續模式,衍生未來新產品與新服務的商業模式開創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貳、 指導單位: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東吳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 資料科學系
參、參加對象與資格:
東吳大學本校在校學生,不限校系、年級、國籍及領域,可跨系組隊且每隊隊伍人數至多3位(報名後不得更換或替補)並預設隊長1名,為與主辦單位聯繫之主要窗口。
肆、競賽主題:
競賽主題為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包含下列主題:
「智慧永續發展」與「創新科技應用」為主題。
以下主題內容供學生參考:
● 永續發展策略組:對應聯合國17項SDGs之核心目標,持續為社會議題(環境,交通,弱勢輔助,智慧城市等)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智慧科技應用組:著重物聯技術與資訊科技為發展主軸,具備智慧整合跨領域應用為目標。
伍、競賽時程:
一、競賽宣傳:即日起
二、線上報名:即日起至 11 月 22 日 (五)。
三、競賽切結書與競賽企劃書文件截止收件:即日起至 11 月 22 日 (五)。
四、最終成果文件(計劃書與簡報)上傳截止日:113 年 12 月 11 日 (三) 23 時 59 分上傳至官
網雲端。
五、競賽發表日程:113 年 12 月 18 日 (三) 下午13:00~16:30,舉辦於東吳大學綜合大樓B015。
六、得獎公告:113 年 12 月 18 日 (三) 競賽發表結束後現場公布。
陸、 競賽方式:
一、 由學生組成參賽團隊 1 至 3 人(可以跨系),不得重複組團,每隊應推派 1 位隊員擔
任隊長並統籌相關事宜。
二、 參賽隊伍須在報名期限內完成報名程序。逾時報名、未依規定填寫報名資料、未上傳
報名所需競賽文件者,不予受理。
三、參賽隊伍需完成競賽企劃書,並於 113 年 11 月 22 日 (五) 23 時 59 分前上傳至官網,
逾期與不符合規定之企劃書,恕不受理,視同放棄競賽資格。
四、參賽隊伍需於 113 年 12 月 11 日 (三) 23 時 59分前上傳競賽計劃書與簡報檔案,並於
競賽發表當日 113 年 12 月 18 日 (三)發表報告及評審問題詢答。發表當天,可以提供
「競賽作品實體」(若有實體展示予與加分),供評審委員查核評分。(如遇疫情競賽發表
日採線上進行)
五、競賽報告需準備投影片,除了簡報外,可依照所需不限呈現方式(戲劇、影片、繪
圖、海報、模型等),依據目前報名組數,每組口頭報告5分鐘,評審問答2分鐘。
柒、評審標準:
一、 主辦單位遴聘業界專家、學術單位或社群專家組成評選委員會,擔任競賽各項主題之
評審委員。
二、 競賽評分原則如下:
(一)設計創新性佔30%
(二)企劃實用性與完整性佔25%
(三)計劃書、簡報與口頭表現佔45%(若有實體展示予與加分)
評審委員會得視作品實質內容與報告表現等因素調整之,實際評分標準依照該場次評審之共識決議。
捌、 文件繳交:
一、 參賽隊伍依據競賽申請表格之文件撰寫方式,於113 年 11 月 22日 (五) 前完成線上報
名表填寫(報名表一個隊伍只須填寫一個表單)以及上傳競賽切結書、競賽企劃書(限一
頁)至競賽網站。
二、參賽隊伍須於 113年 12 月 11日 (三) 23 時 59 分前上傳競賽計劃書與簡報至競賽官網雲
端。
三、競賽發表當日須發表簡報報告與接受評審問題詢答。
四、得獎組別須另填獎金分配同意書。
【告知聲明】
東吳大學資料科學系基於「2024東吳大學第四屆創新融合永續實踐競賽」之目的,須蒐集您的「姓名、信箱、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以在台灣地區內,作為本次競賽之用。競賽結束後之個人資料將留存1年,供本系聯絡參賽者獲獎事宜。您得以下列聯絡方式行使請求查閱、補充、更正;請求提供複製本;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請求刪除個人資料等權利,請洽彭鈺湄助理 分機5944。各項資料如未完整提供,將無法參加本次競賽。
玖、獎勵方式:(獎金頒發對象僅針對參賽學生)
一、競賽主題得獎隊伍獎狀與獎金頒發原則,說明如下:
● 智慧永續發展組
(一) 第一名共 1 隊,獎金新臺幣 3 萬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二) 第二名共 1 隊,獎金新臺幣 2 萬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三) 第三名共 1 隊,獎金新臺幣 1 萬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四) 永續理念獎共 4 隊,獎金各新臺幣 5仟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創新科技應用組
(一) 第一名共 1 隊,獎金新臺幣 3 萬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二) 第二名共 1 隊,獎金新臺幣 2 萬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三) 第三名共 1 隊,獎金新臺幣 1 萬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四) 創新構想獎共 4 隊,獎金各新臺幣 5仟元、每位隊員獎狀 1 紙。
二、得獎作品隊數及獎項,業經「優勝作品評定會議」依各項主題隊數與作品優良情形議
定,必要時可從缺、調整或增加,但以不超過獎金總額為原則。
三、依所得稅法獎金需扣繳所得稅(獎額含稅),競賽獎金或獎品價值為 2 萬元(含) 以上
需由主辦單位代扣 10%之稅金,並併入該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納稅。
四、得獎作品除公開舉辦頒獎典禮與成果展示外,並將各得獎作品之隊員名單與作品簡介
等相關資料,整理公布於本競賽網站提供參考。
壹拾、競賽注意事項:
一、參賽隊伍未依規定繳交各項參賽文件及相關資料者,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參賽資格。
二、參賽隊伍應尊重評分委員評分決定,除能具體證明其他作品違反本作業須知規定,對
審查評分結果不得有其他異議。得獎名額由審查委員會視得以「從缺」或「增減名額」
辦理。
三、參賽隊伍以同一作品參加其他競賽且獲獎者,不得報名參加本競賽。若經查獲違反此
規定者,一律取消其得獎資格,不得有任何異議。
四、獲獎隊伍將於發表日當天現場公布,得獎組別須另填獎金分配同意書。
五、請勿使用已商品化作品參加本競賽。
六、參賽作品應確由參賽隊員自行創作,不得有抄襲或代勞情事,或涉著作權、專利權及
其他權利之侵害,參賽者若違反相關規定,應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又若經檢舉、告發
或查證屬實,將取消其參賽資格、得獎資格,並追回所得獎項。如涉有 爭議或侵害智
慧財產權之法律責任,概由參賽團隊負全責,與主辦單位無關。如造成主辦單位或第
三者之權益損失,參賽團隊除需追回原發給之獎牌、獎金、獎狀,自行承擔並負相關賠
償責任之外,並將建議參賽隊員之就讀學校依相關規定予以處分,不得異議。
七、參賽者應保證所提供之所有資料為真實及正確,簽署應為本人親筆簽名,且作品內無
不雅或不當內容。
八、獲獎參賽作品及企劃書內容,參賽者同意無償、不限時間、次數,授權主辦單位或主
辦單位所指定第三人,作為推廣、學校教學教材等非營利使用,並依其需要進行改
作、重製、散布、發行或公開展示等。參賽者同意不對主辦單位及其指定之第三人行使
智慧財產人格權(包括專利及著作人格權)。
九、參賽隊伍如違反本競賽須知之相關規定,將取消其參賽資格,如已獲獎,則撤銷獲得
之獎項,追回獎金及獎狀。
十、如於競賽期間發生颱風、水災地震等重大天然災害、法定傳染病疫情、空襲、火災等
重大事故時,競賽是否照常舉行以主辦單位公告為主。
十一、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發生,主辦單位得配合政府相關規定或疫情發展狀況採
取對應防疫措施,各隊伍應隨時注意主辦單位公告資訊並遵守相關規定,如有違規之
情事經勸阻無效者,將取消入場及競賽資格,以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十二、本作業須知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並公告於競賽網站。
壹拾壹、活動聯絡人:
巨量資料管理學院 資料科學系
彭鈺湄 助理
連絡電話:02-2881-9471 分機5944
E-Mail:gracepeng@scu.edu.tw
單位地點: 東吳大學 外雙溪校區 哲生樓H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