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我們自己觀察觀察心電圖的實驗,並以不同狀態下去比較心電圖有什麼差別。
在看心電圖最重要也最明顯就是觀察他的間距,也就是interval。Interval沒有特定的距離,只要心電圖上的兩端點就可以形成interval。我們沒有用網路上那些專業的QT、ST、PR等先備知識,而是自己畫一張心電圖,自己去假設間距的名稱,雖少了一點專業感,卻多了我們自己研究、自己摸索的味道。
我們是利用黏心電貼片在雙臂上,並在腳上夾鐵夾,連接電腦程式,按下開始就可以開始測心電圖。過程中遇到很多接受不穩的狀態,導致心電圖紊亂,但是在多次調整之後就漸漸上手了。電腦程式也可以測兩段的間距,這也成了我們實驗結果的重要依據。我們每一個數據都是取3次平均值。
我們以呼吸快慢的方式去觀察心電圖的差別,分別是用正常呼吸、週期1(1秒呼吸1次)、週期6(6秒呼吸1次)去測量。右表為我們的成果。
弔詭的是,我們週期6的interval比週期1的interval還要短,正常呼吸速率的interval比大家都還要長。最後我與我的組員歸咎於實驗誤差。
這是我們從程式畫面擷取的心電圖,上方是走完生科館1圈的心電圖,下方是跑完生科館1圈的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