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作用(fluvial process)包括河水對地表進行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侵蝕、搬運、堆積作用的發生位置,與各河段之河道形態、河水流能強弱(流量、流速)、沉積物供給量等有關。
臺灣島坡陡流急,河流侵蝕力與搬運力強,又因邊坡地層破碎,大量土砂可快速供給進入河道,使河流地形變化更為複雜。特別提醒,本計畫參考義大利之地形架構,將土石流之搬運與堆積區域劃歸河流作用,雖然也有學者將土石流相關之所有地形均歸類於崩壞作用。
D-1-1 河道地形
D-1-1-1 瀑布
D-1-1-2 壺穴
D-1-2 舊流路
D-1-2-1 牛軛湖
D-1-2-2 舊流路
D-1-2-3 離堆丘
D-1-3 河谷
D-1-3-1 懸谷
D-1-3-2 襲奪彎
D-1-3-3 風口
D-1-3-4 通谷
D-2-1 沖積平原
D-2-1-1 氾濫平原
D-2-1-3 三角洲
D-2-1-4 後背濕地
D-2-1-5 突洲
D-2-2 土石流堆積區
D-2-2-1 土石流扇
D-2-2-2 平底谷
D-2-2-3 土石流堆積區
D-2-3 河階
D-2-3-2 高位河階
D-2-3-3 扇階
D-2-3-4 蝕餘小丘
D-2-3-5 肩狀平坦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