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落石、岩體滑動、岩屑崩滑等崩壞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崖。由於滑動速度的差異,滑動土體沿著滑動方向上常解體為數段,每段地滑土體的前緣都形成下錯臺階,稱為崩崖或滑落崖(連惠邦,2017)。
臺東縣大武鄉愛國埔岩屑崩滑
坐標:22.451056, 120.923321
山坡上可見大型凹陷斷崖,下方有大型、粗糙的丘狀塊體堆積。岩屑崩滑區域位於山坡上方,其崩落之土砂成為下方土石流動段之材料來源。景觀特徵為明顯的淺層凹陷,新生崩滑範圍無植被。此一案例由2009年莫拉克颱風豪雨所引發。
紅箭頭為平視照片拍攝角度
(UAV影像為中興工程顧問社黃韋凱研究員提供)
紅箭頭為平視照片拍攝角度
花蓮縣豐濱鄉舊臺11線萼溫斷崖
坐標:23.807816, 121.574017
新北市新店區平廣溪蘇迪勒颱風豪雨岩屑崩滑事件
(圖片來源:
細緻化地質地貌特徵地圖製作研究-現地調查報告;NCDR-S-10603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形研究室)
坐標:24.893560, 121.5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