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人被診斷為失智症,對家屬來說,常常不只是「照顧」的開始,而是一段漫長的學習與調適旅程。這封信,寫給每一位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你。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種疾病,而是會影響記憶、語言、思考、判斷力與日常生活能力的症狀群。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其次還有路易氏體失智、血管型失智與額顳葉型失智等。
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而是一種腦部功能退化的疾病,逐漸改變我們熟悉的生活節奏與人際互動的歷程。
當一個人開始出現記憶混亂、語言表達變得困難,甚至在熟悉的路上迷了路,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可能會難以完成原本熟悉的日常任務,比如煮飯、洗澡,甚至分辨時間或認得親人。
但失智症的影響不只發生在記憶,它也悄悄地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與行為。他們可能變得焦慮、容易生氣,或是變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樣主動參與生活。這樣的變化,對家人來說往往令人心疼,也讓人不知所措。
然而,失智症並不代表人生的結束。它是需要被理解、被支持的一段旅程。在適當的照顧下,患者仍然可以享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而作為家人,我們可以透過學習與陪伴,讓這段路走得更溫柔一些。
面對親人的改變,我們可以怎麼做?
放下糾正,選擇陪伴 失智症患者可能會記錯事情、重複發問,甚至認不出家人。與其糾正他們的「錯誤」,不如進入他們的世界,看看他們需要什麼,給予安全感與支持。
保持日常節奏,創造穩定感 固定的作息、熟悉的環境與重複的活動,能幫助長者減少混亂與不安。可以一起做些簡單家事、翻舊相本、聽熟悉的音樂,都是很好的互動方式。
善用專業資源,不必獨自承擔 許多家屬會因為壓力過大而感到疲憊、無助,甚至有罪惡感。其實,我們都值得被支持。日照中心、居家照護、社區資源、照顧者團體,都是你的後盾。
照顧者,也要照顧自己 「你不需要完美,只要盡力就好。」學會放下完美主義,允許自己有疲倦、有情緒、有需求,才有力氣長久走下去。
日照中心怎麼幫得上忙?
我們提供的是不只是照顧,更是一種「陪伴」。
在這裡,您的家人有機會參與認知活動、體能訓練、藝術表達、生活復能、情感支持等等等。而您,也可以照護諮詢、交流機會與喘息時間。
給您的一句話 🌷
「你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一切,我們願意和你一起走這條不簡單的路。」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一起為您的家人打造一個安心、放心的生活節奏。
我們深信:每位長者背後都是一段豐富的人生,是一個仍渴望連結、理解與尊重的靈魂。
我們不只是「照顧」,我們也是陪伴者、理解者,也是生命旅程的共同旅者。
🌞 從理解開始
面對疾病的困惑、語言的退化、身體的不便,我們不急著「處理問題」,而是從觀察與傾聽開始,去理解每位長輩目前的狀態、偏好與特質。
對某些長輩來說,也許是需要有人陪他慢慢說話、幫他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也許是希望有人在他比較緩慢時,不緊張、不催促,給他一點時間和安全感,讓他也可以完成日常生活、讓他完成想做的事。
在安陽,我們陪長輩用自己的步伐生活。
🌞 跨專業合作團隊
我們的團隊由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護理師與照服員等跨專業人員組成。每一位夥伴都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以「全人」的觀點彼此合作。
透過目標的設定、定期評估、團隊共識與討論,我們為長輩逐步設計最適合當下能力的參與方式:從進食、如廁、行走,到參與社區活動、藝術、園藝、或音樂等等,每一項活動的背後,都藏著促進身心靈平衡的設計。
🌞 陪伴,與您一起
我們深知,家人對長輩的關心與牽掛從未停止。
因此,我們不只重視長輩在中心的每一天,也珍惜與家屬之間的交流與理解。我們會主動與家屬保持聯繫,分享長輩的生活點滴、功能變化與情緒狀態,也細心傾聽家屬的觀察與想法。
這樣的互動是因為我們相信,透過彼此了解、共同關注,能讓照顧變得更細緻,也更貼近長輩真正的需要。
對我們來說,家屬不是旁觀者,而是最了解長輩生命故事的夥伴;而我們,是你可以信賴、安心託付的照顧團隊。
在許多照顧現場中,常見一種現象:因為擔心長輩跌倒、不舒服、不會做,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幫他做完」。久而久之,長輩的能力逐漸退化,自信也跟著流失。
在安陽,我們選擇另一種方式:讓生活本身,成為訓練。
🌞不是訓練長輩做什麼,而是創造「能夠做到」的條件
我們相信,每位長輩只要適當調整與安排,就還能夠參與生活。可能是合適的輔具、減少干擾的環境設計、簡化後的步驟安排,也可能是明確的指示或圖片,或是有一雙願意等候的手。
例如,一位失智的長輩可能忘了怎麼泡茶,但如果我們預先放好茶包、水壺、茶杯,並口語引導,他就可能重新完成這項活動。
這不只是完成一件事,更是重新找回「我做得到」的感覺。
🌞功能的訓練,藏在日常裡
我們設計的活動不只是為了「讓他們有事做」,而是有意識地安排感官、認知、社交與肢體等五感練習的機會,看似小小的活動或是安排,不只是讓長輩「動一動」,更讓他們重新與自己的身體與生活建立連結,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失智長輩也能夠重拾煮飯的樂趣、能夠協助清理,本來不會走的長者突然之間起身自己裝了水,這些都是在安陽曾經發生的事情。
🌞「做自己」的空間,是復能的起點,也是目標
在安陽,我們不勉強每一位長輩一定要參與所有活動。我們相信,尊重,是復能的起點。
當長輩今天不想參加,我們會尊重他的意願,給予他安心與自在的空間,同時去慢慢了解他,為什麼不想做,這份「被允許做自己」的感受,是讓他們願意再嘗試、再靠近生活的一股力量。
這不代表我們只是等待或消極配合。相反的,我們透過生活中設計的小任務、日常互動的溫柔引導,慢慢地重建長輩對「自己可以做到」的信心,搭配恰當的鼓勵、正向的回饋、以及讓人感到有趣或有價值的活動內容,長輩的動機也會漸漸被喚醒──從一開始的觀望,到願意嘗試,最後主動完成。
能「做自己」,也是因為我們願意相信他「做得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