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記得,防疫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病毒不分國籍、不分身份。在疫情面前,錯誤的防疫措施將有嚴重的副作用,很可能損害社會整體的公衛安全。
2003年SARS風暴時,和平醫院錯誤封院,將健康醫護病患與患病者封鎖於同一院區內,不僅加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同時引發恐慌與社會排斥。
17年後,此場景即將再現。教育部的「指引」不區分陸生的來源地、也未強制規定一人一間房,只要求各大學自行處理,將陸生安置於特定隔離空間內。然而各大專院校宿舍存量、陸生輔導人力吃緊,到時很可能因隔離空間不夠、多人共居一室而發生群聚感染之危險。同處在台灣社會中的陸生,若出現群聚感染,也會為與其接觸的校方行政人員、消毒人員、醫護人員帶來風險,無人可以獨善其身。
此外,集中監測管理並非是簡單提供空間即可,陸生面臨長期封閉生活下精神狀況維持、課業維繫的挑戰。教育部應提供充足人力、資源支持各學校去滿足陸生作為人類的基本需求。但目前為止,我們卻沒有看到教育部提供足夠的配套措施,提出適當的資源支持方案,教育部也沒有事先調查各校實際容納能力。我們認為此種莽撞的作法亟需檢討。
在此,我們贊成境外生權益小組TISM所提「檢討教育部集中隔離來台陸生之措施」的訴求。我們要求教育部及疾管署糾正差別待遇的集中監測管理措施,依據感染病暴露風險、而非國籍身份制訂科學的管理機制和疫情防控政策,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升級。
相關資料:
教育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學生集中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及集中監測措施工作指引》
衛福部疾管署:《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訂定陸籍人士來臺限制》
衛福部疾管署:具感染風險民眾追蹤管理機制
修正說明:
1月26日衛福部疾管署發佈新聞稿,說明陸配來台後追蹤管理機制:「陸配回臺(含湖北省),限制居住,自主健康管理14天。」
按此處語義,陸配回臺皆被限制在居住空間內。因此境外生權益小組在連署中認為陸配來台屬於居家隔離14天,不得外出。後續有人反映非湖北省來台之陸配,可以外出,不受居家限制。境外生權益小組於1月31日撥打1922防疫專線諮詢,獲得疾管署回覆:「限制居住」之意為湖北省來台陸配不得外出,其他地區來台陸配不得離開所在縣市,並非全部不得外出。我們已經更正了連署表內圖片和陸配相關敘述。但仍須注意,此項限制規定仍與台灣人或外籍人士之自我健康觀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