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3月31日
學生姓名:曾彥逞 派遣扶輪社名:台中市東區社
接待國家:韓國 接待扶輪社名:Seocheon Seolim
接待地區:舒川郡;目前由第三接待家庭接待。
2025年3月20日,我參加了本地扶輪社的例行會議,這次會議內容一樣是扶輪社社長致開場白,隨後進行了例行事務的討論,包括上次會議紀要的確認以及近期項目的進展報告,還有我和Minelli分享開學的事物,我分享分班後的交友狀況跟韓語學習進度
2025年3月4日,我正式開學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踏入校園,但剛開學時還是有點緊張,可能是因為新的學期帶來了新的挑戰與變化。不過,這種緊張感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我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節奏。
其中,有一位英文老師讓我特別印象深刻。她對台灣電影和音樂充滿熱情,總是樂於和我分享她喜愛的作品,特別是《我的少女時代》。每次上課時,她不僅談論語言學習,還會聊到一些經典的台灣歌曲和電影場景,這讓我感覺格外親切。也因為這樣的交流,原本的緊張感不知不覺減少了不少,學習的氛圍也變得更加輕鬆、有趣。
3月29日,我和Minelli 一起前往首爾,參加在京畿大學舉辦的青少年計畫。這是一場規模頗大的活動,有點類似年會的形式,台上有不同的講者分享觀點與經驗,而讓人驚喜的是,活動方還特別邀請了三個女團、幾位歌手以及一些表演團體來助陣。雖然我對這些藝人完全不熟悉,但,整個活動的規模確實相當盛大,氣氛也十分熱烈。
在活動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裡聚集了所有的扶輪交的交換學生,其中有一個區域的隊伍特別龐大,足足有16個人。他們熱情地聚在一起交流,彼此分享經歷,整個團體顯得非常有凝聚力。相較之下,我和Minelli 這一區就顯得有些「孤單」,因為我們這邊只有我們兩個人。
正當我觀察著周圍的交流情況時,忽然瞥見一位女生的西裝外套上別著台灣國旗的徽章。這個發現讓我心中一震,於是我鼓起勇氣上前和她攀談。交談之後,我才知道他和我同年齡,也是來自台灣,並且在韓國生活了一段時間。我們聊了很多,包括各自的生活經驗、對韓國文化的適應、以及對家鄉的思念。
在異國他鄉,能夠聽到熟悉的語言,遇見來自同樣地方的人,這種感覺真的很特別。原本以為自己在這個場合會顯得格外孤立,但因為這場偶然的相遇,讓我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連結與歸屬感。我們甚至交換了聯絡方式,約定以後有機會再見面。這次的經歷讓我明白,無論身處何地,家鄉的情感總能將彼此連結在一起,這種溫暖的感覺是無法被取代的。
本月與輔導顧問見面的次數: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