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开发者在进行应用程序翻译时常常面临挑战:专业翻译成本高昂,谷歌翻译质量不足。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个高效且准确的翻译工具——DeepL,并分享其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文末将带来多个语言翻译对比结果,供大家自行评估。
提到翻译,很多人追求“信达雅”的标准。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及语言的使用习惯。以我多年翻译经验为例,曾在对 FiLMiC Pro 进行本地化翻译时,仅翻译一小段文字就耗费了二十多个小时,并邀请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朋友协助检查繁体中文。
即便如此,看似完美的简体中文翻译稿在本地人眼中仍然问题频出。例如,与大陆常用的“应用程序”不同,台湾地区更倾向使用“移动程式/软体”。这些地区语言习惯的差异使得翻译难度陡然上升。
委托专业团队翻译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但低价翻译的结果往往接近机翻质量,要达到满意效果,费用则显著增加。这也是为何许多应用团队最终选择了成本较低但效果有限的服务。
通过 FiLMiC Pro 原文搭配谷歌翻译、DeepL,以及我的人工翻译对比,可以清晰看到目前机器翻译的最高水平仍与“信达雅”存在差距。
👉 【点击获取】DeepL PRO 高级会员独享30天(专业版)
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支撑了许多先进技术,例如图像识别、文本情感分析等,背后需要大量数据和复杂的算法。DeepL 的团队拥有“Linguee”这一多语言翻译词典所积累的海量优质数据,加之精心设计的算法,打造了一款效果出众的翻译器。
在我应用“书空”的宣传文案翻译过程中,DeepL 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比较下列文案的谷歌翻译与 DeepL 翻译结果:
原文:
电子笔记的无限潜力,与传统纸笔易用性的联姻,便是书空。其设计初心不是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用心思考后的化繁为简。直观的交互,顺手的工具,无尽的绘纸,便是我想传递的核心体验。
谷歌翻译:
The limitless potential of digital notes, and the marriage of traditional pen and paper ease of use, are empt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design is not simple function stacking, but simplified with thought. Intuitive interaction, handy tools, and endless drawing paper are the core experiences I want to convey.
DeepL 翻译:
The infinite potential of digital notes, coupled with the ease of use of traditional paper and pencil, is the book void. Its design is not simply a pile-up of functions, but rather a thoughtful simplification. Intuitive interactions, easy-to-use tools, endless drawing paper are the core of the experience I want to convey.
DeepL 翻译的结果更符合人类思维,逻辑清晰,语法准确,且对原意进行了合适的表达。而谷歌翻译则显得机械僵硬,并出现不必要的语法错误。
DeepL 使用非常简便,打开 DeepL 翻译器,粘贴需要翻译的文字即可,也提供 macOS 和 Windows 客户端以供选择。
这一工具不仅翻译结果通顺、表意精准,而且具有一定的语言逻辑调整能力,非常适合用于翻译初稿,再借助本地语言校对进行完善。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它无疑是当前翻译神器中的佼佼者。
虽然 DeepL 亮眼,但目前也有一些不完善之处:
语言支持有限:目前仅支持八种语言,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亚洲语言仅有日语和中文。若增加对阿拉伯语、韩语、印尼语等语言的支持,将更为实用。
响应速度:由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动态性,翻译结果的生成速度稍慢。
付费限制:DeepL 专业版的付费目前仅支持欧洲地区,其它地区用户只能访问免费版。
DeepL 的高质量翻译结果让我感受到机器翻译的巨大潜力。也许未来某一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翻译器将能更接近人类翻译的“信达雅”境界,甚至可能完全超越。
DeepL 的出现,为众多翻译软件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是个工具,更像是从未来走来的语言合作伙伴。对于我这样需要高效翻译且精准表达的用户来说,它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助力。
震撼于它的表现,我期待它带来更多精彩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