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的是“神漏”,就是精神上分心。
师父教你们一个方法:
精神一分心,跪拜念心经。
把烦恼告诉菩萨,请菩萨赐给你智慧,赐给你正能量。你很快就会想到办法解决。这就是菩萨赐给你的正能量。
——2021-04-01
人最怕的是“神漏”,就是精神上分心。
师父教你们一个方法:
精神一分心,跪拜念心经。
把烦恼告诉菩萨,请菩萨赐给你智慧,赐给你正能量。你很快就会想到办法解决。这就是菩萨赐给你的正能量。
——2021-04-01
修行越深的人,做人越要谨慎,越要谦虚。师父有两个座右铭:一个是“无欲自然心如水”,不要有欲望,你的心就平静了;还有一个是“如履薄冰”,学佛像走在薄薄的冰上一样,稍不留神的话,你就会掉入万丈深渊。
BHFF《七》39
有平等心的人才能无私;有谦卑心的人才能恭敬别人;有包容心的人才能体谅别人;有道德心的人才能自重于自己;有清净心的人才能悟道;有智慧心的人才能处事圆融;有慈悲心的人才能舍弃自己,去救度众生!
20160820马六甲
心中常有救度众生的慈悲意念,每天想救度众生、帮助别人,这就是大功德。
2021/11/3日FYFY
以21张为一拨的小房子是否普遍适用
问:在不看图腾的时候下,按照一拨21张小房子给自己的要经者烧送,当烧完再许下一拨21张,这样的方法是否适合所有没有看图腾、不清楚具体要经者的情况?
答:80%都适合,因为你只要做梦做到有鬼了,有一个鬼在追你、杀你,你就必须念21张小房子。
“观世音ps,今天我念完经睡觉
我心里有fo,愿fo性在我心中常住,
我心中有道场。我今天睡觉没有白花时间,因为我修心,睡觉之后为了明天更好地念经。你跟观世音ps这么一讲,
你整个晚上睡觉就不叫浪费。
一 BH 广播19集
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了。
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
高度不一样,胸怀和格局不一样。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
人若没有格局,心中都是鸡毛蒜皮。
20191019
有六种方法可以超出六道,这六种方法只要你抓住一个方法,你就能超脱六道,进入阿罗汉果菩萨道,这六种方法就称为,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的六波罗蜜,六度它是有递进关系的,就是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明白了吗,你们想想看,师父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这六种方法,你只要抓住一个拼命地去做,是你最好的,然后你其他的只要不犯错误,不做大错,你很快地就能到彼岸。 ——BHFF广播讲座二十一《觉是悟性的佛》
为什么有些同修做了很多功德却没有很大的好转
问:有些同修学佛修心几年,做了很多功德,但没有发生很大的好转,因而产生了怀疑,逐渐懈怠。深究其中原因,是不是一方面他们业障还很重,量变不足以达到质变,让他们看到很明显的效果?第二,是不是他们所做的功德里边没有佛性,没有菩萨的慈悲喜舍,所以是在修福?第三,不肯持戒,还在不断造新业,漏得太多?这样说对吗?
答:一般比较长时间还没有效果,是因为有求,就是说人间的有求太重了。比方说,你发再大的愿,也只是为自己求一点事情,这个愿力就没有的,这只是一个为自己求的功德,为自己求一些善德,把功德转化为善德了。用这么多做功德的事情,慢慢地来求自己家里好、某一件事情好,整天求这件事情,那就变成善德了,你就功力不够了。再加上本身也没有持戒,你这句话讲得对的,一个不持戒的人念经、念小房子的效果不好,一个不持戒的人求菩萨不灵的。
如何做到放下自我
问:放下自我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如何做到放下自我?是不是经常要想到苦乐都是空的,想到一切都是不长久的,生出出离心,就更容易做到呢?
答:对啊,这只是一部分。放下自我的人就是脑子里尽想着别人的人。经常检点自己,想一想“我做什么事情是不是为别人,还是整天为自己考虑的”,这样时间长了你就放下自我了。
化解犯太岁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善事,不停地做善事,
做善事的话就化解犯太岁。
-----20190113
以眼睛看世界,世界很小;以心看世界,世界很大。以慈悲心对人,你的心会海纳百川。人间有很多事情要以自己的悟性和真情去解脱自己的烦恼。谁都有过过失、失落和悲伤,多多地理解别人,多多地原谅别人,心中有佛,你才能迎来曙光!
~190607 布里斯班
学佛人,尽量要停止一切人间的思维,我们做人不能用人间的思维来考量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人间的思维只能给你带来得失心。
《白话佛法》10~46
功课一定要定数,如果一个人不能定数,功德走失很大。就是说,有时候念70遍,有时候念10遍,功德就算10遍的功德,一定要定下来,有个定数。数字定下来就按照数字来定功德。
如果数字没定下来,有时候念很多、有时候很少,这个都是按少的来算的。
——wenda20130310A 33:23
菩萨挂坠戴着越久发出的能量体越足,金光灿灿、能量越大护持越厉害,不要小看这块小小的菩萨挂坠、紧要关头必能加持庇佑你、切记佩戴菩萨挂坠,你必受益良多……
~~wenda20171013 0053A.
中华传统文化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守住你的口就等于管住了你这个人的心。
--20151122新西兰
wenda20161211B 24:46
守戒律是奠定能否成佛的重要基础
男听众:师父,您一直在讲守戒律对我们修行非常重要,您能给我们广大的同修再开示一下吗?
台长答: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弘法到人间。他走的时候,他的弟子跪在边上都在哭,说:“佛陀,您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说了一句话“以戒为师”。也就是说守戒律是奠定一个人成佛不成佛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人守戒律,这个人一定能成佛。一个人为什么要守戒律?只有守戒律才会对人家尊重;只有守戒律才会精进;只有守戒律才会忍辱;只有守戒律,才会不停地改变自己,向菩萨奋进。守戒律就是我不该做的不能做,不该想的不能想,不该拿的不能拿,不该说的不能说,这种就叫守戒。所以守戒律非常非常重要。一个法师讲的就是守戒律,他怎么能成为法师的?就是因为守戒。他不守戒能成为法师吗?我讲过,法师就像律师一样的,律师他本身就是守法律的,他不会做违法的事情,所以他才能做律师。对不对?(对的)
师父告诉大家,人生要具有三种品德、三种道德。三种品德:第一、学会认错;第二、柔和对人;第三、学会放下。三种道德:第一、沉得住气;第二、弯得下腰;第三、抬得起头。
人境界的提高会让你变得谨慎说话,办不到的事情和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不会觉得你很虚,如果你随便说出来,会让别人感受到你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人长着两个眼睛,是平行的,让我们看人不要有高低,要用平等心看人,所以两个眼睛是平等。人为什么有两个耳朵,而且一边一个?就是不光要听正面的,也要听负面的,要听好的话,也要听对自己不好的话。为什么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你多听少说。(掌声)
~2016.8.20 马六甲
过度的需求,就是欲望的开始;
过度的欲望,就是烦恼的开始;
过度的烦恼,就是瞋恨的开始;
过度的瞋恨,就是业障的开始。
能够解脱,靠的是智慧;
能够放下,靠的是般若。
只有用佛菩萨的妙观察智,
才能解决人间的一切烦恼。
~fyfy 2021.1.29
世界上最容易的幸福,那叫随缘;
世界上最殊胜的功德,叫慈悲;
世界上最快速的解脱,叫放下;
世界上最睿智的选择,叫修行;
世界上最能修出六道的,那叫般若。
——2019-11-10新西兰
“开悟”并不是一个名词。
“开悟”是任何事情都要想得通,想得明白。
不争人间天下事,试看谁能天上行。
想得明白的人就是内明,心里明。
当心里明白了,就会庄严佛净土。
内明的人会得到别人尊敬。
~fyfy 2021.1.30
经常心里想:
我是学佛人,要对得起菩萨;
我是学佛人,我要学会感恩;
我是学佛人,必须超脱六道。
常作此想,定当远离颠倒梦想。
~fyfy 2021.1.29
念經的好處
念經可以保護我们!
經文都是佛菩薩説的話,經文中包含着我们真心真意的懺悔,更有佛菩薩和龙天護法菩薩的加持保佑。
所以,念經即可以消除过去的孽障,又可以增长功德,念經時就會有菩薩聞聲光臨,
寻聲救苦救難的菩薩就會将佛光化爲好的气场,如影随形包圍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摘自《SF開示》
很多人一辈子只知道求菩萨加持,却不知道念经。如果你这辈子多念经,多信佛,多做善事,多做功德,一辈子勤勤恳恳,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实际上就充满了智慧,实际上你在人间就是菩萨了,这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加持。就是说你的境界已经达到人间菩萨的高度了。
巜BHFF》视频讲座22集
用佛的要求,每天检查自己的修行,
你很快就能发现,原来自己已在觉醒之中。
学佛,不是简单的学佛的理论,
而是要从佛的原始本性中,去寻找佛性,
你才能真正地理解,什么叫真如佛性。
~fyfy 2021.1.25
《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讓你痛苦的人,要視他為來度你的人,有了痛苦你才會想到解脫;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貴人,有了怨恨才會慢慢想到要消除業障;讓你討厭的人,有時候恰恰是你人生的大菩薩,因為那些討厭的人讓你看破人間、放下一切。
~20181111 澳洲·墨爾本
跟精进的同修在一起,周围出现的人必须精进的。
发牢骚的人,我告诉你,就是你退转的根据,所以千万不要跟他交朋友,一交,你一定退转。
不管他跟你说什么,对你再好,人间的没用的,他在害你的慧命。讲都不要讲。
Wenda20171217B 54:58
师父写的“净心”那两点像是扫帚,就是要扫除你争斗的心,你的心才能变得干净。
人生就是在风雨中兼程;
学佛就是在挫折中精进。
心宽的人能够包容一切;
慈悲的人能够放下一切。
~fyfy 2021.1.19
心态是消业障的条件,
福德是消业障的资粮,
慈悲是消业障的基础,
功德是消业障的根本。
远离无明习气,磨练自己心性。
内心深处植众德本,八识田中植功德本。
清净心是功德的根本,培养内心的虚空境界,才能断恶修善,修成离幻成真。
~fyfy 2021.2.11
《生命价值》
不学佛的人,生命活在挣扎中;
学佛的人,生命成长在法喜中。
只有将自己的生命用在救度众生上,
才会给自己的慧命创造出佛性的坛城。
~fyfy 2021.2.03
【修心如履薄冰】学佛要多参悟,要如履薄冰
修.心修到后来,人越来越简单,你就是对的。如果修.心修到后来你越来越复杂,怀疑这个不喜欢这个,接下来你就越来越麻烦,说明你有走偏的现象。
WD20120916B 36:17
功课一定要定数,如果一个人不能定数,功德走失很大。就是说,有时候念70遍,有时候念10遍,功德就算10遍的功德,一定要定下来,有个定数。数字定下来就按照数字来定功德。如果数字没定下来,有时候念很多、有时候很少,这个都是按少的来算的。
wenda20130310A 33:23
修心修到一定的境界了,你的智商越来越高你就觉得在人间讲话是浪费时间、浪费氯埸你慢慢就觉得出口就是业所以你就不会造业了不会造业的人话就会少
wenda2017060212:00
经常想想,用你在求佛时的这种心情,
去慈悲一切有缘众生,广结善缘,行善积德,
这样你的功德与发心,才会功德圆满。
~fyfy 2021.3.15
学佛要“性命双修”。
“性”指人的心性、思维、品性、性情。
“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和物质。
性命双修,就是精神和人身同时修,才能福慧双收,延年益寿。
修心不修命,以后必生病。
修命不修性,精神会有病。
~fyfy 2021.3.15
活在“贪瞋痴”当中,你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幸福和痛苦,只是你的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有时瞬间变化。
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痛苦也是如此。
年轻时我们有多少这种幸福和痛苦的感觉,现在都找不到了。
~fyfy 2021.3.15
学佛人要学会融化自己的烦恼,就像白云经常融化在蓝天之中。
心情不好,要学会换环境,学会转移思维。
学会听《白话佛法》,把思想集中来听,你的杂念马上会去除。
刚刚有很痛苦的杂念,马上打开《白话佛法》来听,而且跟着师父所讲的内容走,
你很快就远离了烦恼,清净了头脑,灵得不得了。
心会慢慢定下来,智慧慢慢生出来。
~fyfy 2021.3.12
慈悲的第一步就是放生啊,希望大家多放生,財施法施無畏施三施具全。學佛人必須懂得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任何人都能夠理解你的,所以你不要固執的認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因為人家不瞭解你,你就說人家是錯的,因為別人對你好一點,你就說他“他是我最心愛的人”,實際上要經常檢查自己的過錯,這就是懺悔。現代人往往和最心愛的人吵架,和陌生的人去說說心理話不應該相信的人“哎呀,你真好啊”什麼話都講給他聽,跟好的人呢“我不要睬你,講都不要講,不要聽不要聽”是不是這樣?
冤結啊。記住了,冤結到了末法時期會越結越深啊,想不結冤結的人就好好的念解結咒,再加上大悲咒。人間有很多的事情不重視,一轉身可能就是一輩子,所以很多人一個事情做錯了,可能一輩子會後悔,輕而易舉的跟別人吵架跟別人說一聲再見“你走吧”可能你這輩子都見不到他了。所以這就是無常,就是緣分!希望我們要珍惜緣分!
新加坡佛友見面會【精彩開示文字版】20150410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曾在一次演讲当中受到干扰,当他讲得兴致勃勃、开心激动的时候,忽然台下有一个人高声叫骂“垃圾、狗屎”,这个时候,威尔逊听到了,他不慌不忙地说:“请安静,这位先生,我马上会回答你关于环保的问题。”(掌声)
所以对世事无常,要看破常态啊,我们学佛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不同的看法,我们的心就会有罣碍,所以菩萨说有罣碍就会一直有恐怖,有恐怖,你就会失去大无畏,没有无畏的人,那是一个没有慈悲的人,没有慈悲的人就会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会堕落成一个凡尘、红尘之人。
——2016年4月22日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