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數學沙龍郭鴻基教授10月29日(三)下午3:30-5:20-台灣AI氣象預報發展
2025秋季數學沙龍郭鴻基教授10月29日(三)下午3:30-5:20-台灣AI氣象預報發展
講者:郭鴻基教授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天文數學館202演講廳
內容摘要
用 AI 把極端天氣「看得更早、更準」
近年劇烈天氣事件頻仍,定量降雨預報對防災決策至關重要。講者以近期臺灣案例說明:在現場觀測與水文計算之外,若能提前數十小時掌握降雨強度與時序,就能及早啟動應變。為此,團隊主張將「研究與作業」同步推進,讓新技術能快速進入氣象單位的日常運作。
方法與技術路線:數學 × 資料融合 × 高算力,打造新一代預報模型
GPU 時代帶來巨幅算力提升,AI 模型結合數學物理與觀測/模擬的「資料融合(fusion)」成為核心。近年多個 AI 預報在整體準確度已可與頂尖數值模式相當,且更容易做機率式/集合式(ensemble)預報。臺灣因地形起伏與極端降雨特性獨特,必須自建「AI-ready」在地資料與物理約束,避免直接套用國外模型而失真,強調資料主權與技術自主。
從高解析度降尺度到作業閉環
實作上,團隊推進中尺度到更細網格的降尺度,聚焦颱風路徑、強降雨帶等關鍵場景;同時把模型訓練與作業端的即時回饋綁在一起,形成「研發—上線」閉環,加速迭代。展望未來,AI 天氣預報也將延伸至氣候與環境風險應用,培養「數學/氣象/資工」跨域人才,讓臺灣以在地資料驅動可持續的技術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