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地點】
工作坊時間:2024年3月4日(二) 13:20~17:20
工作坊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天文數學館202室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國泰人壽、中華民國數學會、教育部學特司高中資優生適性轉銜計畫
【活動目的及工作坊型式】
目的:
讓同學了解精算工作會區分前、中、後台,並以商品開辦為例,透過分組討論及實作深入認識前台、中台、後台工作內容
主題:實作工作坊-商品開發演練,針對前中後台的實戰作業
同學成立小組團隊,由一個商品開發歷程中,站在不同部門角度(前台-商品發想及訂價、中台-通路推動、後台-風險控管及準備金)共同完成商品開辦,可設計定期險並結合準備金計算的實作,同學需協力完成分組合作專案報告,並由國泰主管進行回饋及選出最優方案。
流程:初估約3小時
國泰工作人員:約8~9人,含主持、課程說明及協助分組討論運作。
內容摘要
從數學到保險實務:深入理解精算職能與角色
精算是結合數學、統計與資料分析的專業工具,用來處理保險產業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本次由國泰人壽舉辦的精算工作坊,讓參與者實際體驗保險公司中「前台商品設計」、「中台數據分析」與「後台風險管理」三大部門的運作模式,了解保險商品如何從市場需求出發,經過設計、定價、行銷與風險控管,形成完整的產業流程。
從顧客需求出發:商品設計與風險控管的思維實踐
課程從黃金圈理論導入,帶領學員思考保險商品應如何回應顧客的真實痛點。透過案例「脂有為你」,學員了解商品如何融合健康管理與保障功能,並進一步拆解設計步驟與定價要素。後台講師則深入解析三大風險類型與因應策略,指導學生評估風險象限、設計控管方案,實作中從生活經驗出發,強化實務與創意的結合。
推動銷售與跨部門整合:實戰演練全流程精算力
除了商品本身的設計與風控,講師也剖析了保險商品在不同銷售通路下的佣金與獎勵機制,並帶領學員思考如何在成本限制內規劃有效的激勵措施,兼顧利潤與銷售。透過部門協作與模擬實作,本次工作坊讓學生不僅掌握精算基本知識,更體驗了保險業內部運作的多元面向,為未來職涯探索提供清晰藍圖。
【工作坊課程內容】
前言
在這次的工作坊中,參與的同學普遍反映良好,不僅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對未來職涯可能從事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概念。整體而言,這次的實習活動不僅具備專業價值,也充滿趣味性,對學生與教師而言都是一段充實且愉快的經歷。
什麼是精算?
精算是一種結合數學、統計學與數據分析的工具,主要用來進行風險管理。在保險產業中,精算技術被廣泛應用於保險公司、再保公司、學術機構甚至顧問公司。
例如,當大家向保險公司購買保單時,保障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如身故或重大疾病)。然而,保險公司並不知道這些風險會何時發生,也就是所謂的「不確定性」,也正是精算師發揮價值的地方——透過數據與模型管理這些風險。
精算工作的三大角色
在保險公司內部,精算工作大致可分為前台與後台兩個部分:
前台:主要是商品設計。舉例來說,當保險公司要設計一款儲蓄險或醫療險時,會根據過往的資料進行分析與定價,進而產出新的保險商品。這些工作由商品部及投資型商品部負責。
後台:則著重於風險控管。當新商品設計出來後,後台團隊會評估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並進行風險辨識與控管規劃。如果某些風險無法直接控管,則會尋求其他替代方案來避免潛在損失。
此外,保險公司每日都面臨龐大的現金流收支,包括新保單的保費收入與理賠支出,因此也需要進行資產負債管理以維持財務穩健。值得一提的是,像國泰人壽這樣規模較大的公司,除了前台與後台,還設有「中台」。中台的功能是整合數據分析結果,回饋給前後台,協助商品設計更符合市場需求,並提升整體營運效率。例如,團隊可能針對某個保單設計是要吸引年輕族群,透過中台分析,可以檢視實際銷售對象是否符合預期,並進一步調整策略。
在工作坊中,將讓參與的學員親身體驗這三大部分的實際工作內容:
前台體驗:參與保險商品的設計與定價。
後台體驗:學習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中台體驗:思考如何以創意方式推動業務,提升銷售效率。
【商品部解析商品設計與定價流程】
在此次工作坊中,國泰人壽商品部講師為學員們深入介紹了保險商品「前台」的主要職能——商品設計與定價流程。講師表示,在整個商品開發過程中,「設計」往往比「定價」更為複雜且耗時,因為商品設計需精準回應客戶的需求與市場趨勢,而定價則是相對理性且有標準公式可循的數學問題。
從顧客需求出發:黃金圈理論的應用
另外,透過「黃金圈理論」,講師說明在商品設計初期,應由內而外思考:「為什麼客戶會需要這個商品?」比起直接思考保險商品該提供哪些給付內容,設計者更應先理解目標族群的「痛點」,也就是他們面對的生活問題與需求。
他舉了一句哈佛商學院常引用的話作為例子:「人們想買的不是四分之一英吋的鑽孔機,而是牆上的四分之一英吋的洞。」強調保險商品的設計,應該從顧客最終想解決的問題出發,而非僅聚焦商品本身的功能。
商品設計的四大步驟
在介紹實際操作層面時,講師拆解出四個商品設計的步驟:
找出目標族群:透過生活觀察、資料分析或市場調查找出具有特定人生風險的群體。例如:學生選不到課、上班族久坐導致體重增加等。
辨識族群痛點:深入訪談潛在客群,或與業務員及學者交流,以收集關鍵問題與需求。
用保險工具解決問題:以保險商品為解方,透過現金給付、實物服務或外溢機制等手段,提供實質保障。
增加商品亮點:為商品添加附加價值,如專屬折扣、合作服務或話題包裝,提升吸引力與購買動機。
精算與風險控制的平衡
講師接著說明,商品設計完成後,會進入「定價」階段,這部分主要考量三個要素:
發生率:預估特定風險事件的發生機率與給付成本。
預定利率:即資金的時間價值(折現率),也牽涉公司預期的投資報酬。
附加費用率:考慮人事、作業、佣金等成本支出。
此外,他也提醒,在訂定商品價格時,須評估市場與作業風險。例如:實際理賠發生率高於預期,或內部系統導入成本超標,皆會對保費結構產生影響。
商品案例分享:減肥保單「脂有為你」
透過「脂有為你」這張特定傷病保單為例,講師說明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際商品設計中。該商品鎖定20至50歲對體態管理有高度關注的族群,提供心血管疾病保障,並設計BMI達標可享20%保費折減的外溢機制。
此外,團隊也洽談多家合作廠商,提供如健康餐食、運動與保健相關折扣,讓保戶在享受保障的同時,也能透過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降低疾病風險,形成健康與保障的雙重守護。
【從保險商品設計到風險控管:完整體驗保險業運作核心】
接下來分享的是臺大數學系的校友,他回想起就學時期,當年尚未有精算相關課程可參與,對保險產業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但現在,精算領域在台灣壽險業界已相當成熟,數學、統計、財工等相關背景的畢業生都有機會進入這一行。他鼓勵同學將精算職涯納入未來生涯規劃的選項之一,並期許大家能從今日密集且實務導向的活動中,對保險商品的設計、定價、行銷與風險管理獲得初步的認識。
隨後,來自精算部門的講師聚焦於「後台風險管理」的實務介紹。他指出,即使商品設計與定價已經完成,風險管理依然不可忽視,因為現實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為了因應這些潛在風險,企業必須透過完整的風險辨識、衡量與控制機制,才能確保商品上架後的穩定性與公司營運安全。
三大風險面向:保險、市場、營運
講師指出,風險可大致分為三類:
保險風險:如定價偏誤、逆選擇、核保鬆緊標準、再保策略不足、或理賠判定模糊等。
市場風險:以利率風險為主,若公司實際投資報酬率無法達成預定利率,將造成財務壓力。
營運風險:包含內部作業失誤與外部政策改變(如防疫政策轉向)等風險來源。
他以實際商品「脂有為你」為例,說明如何辨識與應對風險。「脂有為你」主打體重控制與心血管疾病保障,設有BMI達標可享20%保費折減的機制。此設計雖吸引人,但也帶來潛在的客戶操作風險(如偽造體重數據)與精算模型偏誤風險(例如吸引到高BMI族群,導致實際發生率高於預期)。
風險衡量與因應策略
風險評估需從兩個維度進行:發生機率與影響程度。透過風險象限圖,可將風險分類為:
高機率 × 高影響:應考慮風險迴避
高機率 × 低影響:可採取風險控制策略
低機率 × 低影響:可接受風險
低機率 × 高影響:應透過風險轉嫁(如再保險)
以「脂有為你」為例,定價風險被歸類為高機率但低影響,因公司在定價時已部分預設操作行為並做出調整;利率風險則被評估為低機率、低影響,因為商品屬短年期,並非儲蓄型保單;而作業風險則被歸類為低機率但高影響,因首次導入BMI作為折扣依據,若系統誤判可能引起重大客訴。
針對控制策略,講師建議可採用以下措施:
增加數據上傳頻率:例如從每年一次改為每月或每週回報體重,提高監控準確度。
多元健康指標佐證:如整合睡眠與運動數據,減少單一指標被操作的可能性。
小組實作:從風險思考到解方設計
課程最後進入小組實作時間。參與者需針對自己設計的保險商品,依序完成以下三個步驟:
風險辨識:從保險、市場與營運面向思考潛在風險。
風險衡量:評估風險發生機率與影響程度,並標示於象限圖。
風險因應設計:針對高風險項目提出具體控制或轉移方案,並說明其效用。
講師鼓勵大家大膽思考、積極發想,並從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出既貼近現實又具有創意的保險商品與控管策略。
【工作坊各組報告簡要內容】
精算創新提案發表 學生團隊設計多元保險商品
在此次保險商品設計工作坊中,各組學生針對不同職業與生活場景,提出創新的保險商品構想,展現高度社會關懷與風險管理思維。以下為各組簡報內容整
理:
第一組|職業運動員的風險與未來:從職涯保障到年金設計
第一組聚焦於台灣職業運動員的職涯風險與就業困境。他們指出運動員職業生涯短暫、退役後常缺乏穩定收入,因此設計以「年金給付」為核心的保險方案。
酬傭方面,提供高於業界的12%佣金與股票認購激勵,同時對保戶設計出席率獎勵方案。
第二組|無人駕駛的未來保險:「無駕之寶」的安心承諾
第二組商品名為「無價之寶」,針對使用無人駕駛車輛的高資產族群,設計包含醫療補償與車輛維護服務的保險方案。
佣金為5%,並規劃獎勵金池激勵服務人員推廣產品。
第三組|外送員好險:為平台工作者撐起保障傘
第三組針對外送平台下的弱勢族群設計保險。
風險控制方面包括追蹤事故發生率、調整保費,並設立理賠上限防止濫用。佣金設定為12%,強化銷售動能。
第四組|憂鬱症保險:為心理健康打造支持系統
第四組關注憂鬱症患者的就醫與經濟困難。
僅提供業務員獎勵,佣金設為12%,另設完成件數門檻以領取30%分潤。
第五組|牙齒保險「奢齒品」:解決高額植牙費用與預防性治療
第五組鎖定有牙科需求族群,推出牙齒保險產品。
商品以期望達成一萬件銷售目標為目標,鼓勵消費者重視口腔健康。
第六組|「火眼睛精」:關注大學生視力與生活風險
第六組的商品「火眼睛精」針對大學生常見的視力與租屋、交通風險設計保單。
佣金設定為15%,以提高業務員推廣意願,產品定位為學生的「人生第一張保單」。
第七組|離婚後的支持系統:婚姻保險新思維
第七組提出針對離婚後弱勢一方(特別是全職照顧者)所需支持設計的保險。
產品核心理念在於,讓保險成為弱勢者的後盾,同時推動社會對婚姻與家庭議題的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