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防疫科學跨領域講座─數理模型在全球衛生傳染病防治上的應用:以結核病防治為例
2022防疫科學跨領域講座─數理模型在全球衛生傳染病防治上的應用:以結核病防治為例
講者:林先和(國立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理學院思亮館1樓
演講影片(請點選)
內容摘要:
從疫情現場出發:數理模型在傳染病防治的角色與挑戰
林教授以伊波拉與COVID-19為例,說明數學模型在新興與再興傳染病防治中扮演關鍵角色。當疫情爆發時,模型可迅速協助回答傳播力、病例預測與控制策略等核心問題。透過推估R₀、世代間隔與即時趨勢修正(如nowcasting),模型不僅協助掌握疫情發展,更能預測後續演變。林教授強調,這些模型的效能建立於高品質在地資料與與防疫現場密切合作之上,提醒我們數學並非單獨運作,而須與社會脈絡緊密連結。
實務應用與研究進展:從愛滋與結核談數據整合能力
演講進一步探討模型如何影響防疫政策與實務應用,特別是聯合國「九十-九十-九十」愛滋防治目標的形成,以及結核病大數據整合計畫的實施。林教授以高雄結核病研究為例,說明如何結合病患資訊、基因定序、人流與地理資料,描繪疾病傳播路徑,提升防疫效率。這些應用展現出數理建模不僅是理論工具,更是整合多源資訊、引導政策轉向的強大引擎,並強調跨領域合作的必要性與溝通能力的重要。
未來方向與學術想像:數學如何面對不確定的公共衛生挑戰
面對學生提問,林教授指出數理建模仍有廣大發展空間,例如建構接觸矩陣或發展代理人基模型,以因應不同年齡與行為特徵的複雜現實。他也強調倫理與隱私在大數據應用中的重要性,需平衡公共利益與個資保障。對於疫苗與免疫療法的未來應用,林教授看好模型可協助評估策略與優化反應。整體而言,數學正成為防疫決策的理性支柱,而理科學生若能跨出學科疆界,將有機會在下一場公共衛生挑戰中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