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李宣緯(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理學院思亮館1樓
演講影片(請點選)
內容摘要:
數理建模視角下的防疫研究:從複雜系統到社會網絡
李宣緯助研究員以其跨足數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歷程,展示了數理工具在防疫研究中的多重可能性。他以複雜系統理論為出發點,說明個體互動在網絡中如何形成集體行為,並將傳染病動態納入網絡模型架構中進行模擬與預測。透過SR與SEIR模型延伸應用,他指出社會網絡中的趨同性(homophily)、**重聚性(clustering)與小世界特性(small-worldness)**對疾病擴散的關鍵影響。此外,他強調「共演化網絡模型」可捕捉個體狀態與連結動態間的交互作用,使模型更貼近現實。
資訊傳播與疫苗行為的跨領域整合研究
除傳染病建模外,李助研究員也關注疫情期間的資訊擴散與社會反應。他以 Twitter 資料分析專業用戶在疫情期間的情緒傾向與政治立場分布,揭示公共衛生溝通面臨的資訊戰與群體極化現象。另一方面,他亦分享與臺大心理系合作的疫苗接種意願調查,透過統計模型分析人格特質、信任政府、風險認知等變項對疫苗態度的影響。研究指出,「疫情風險感知」為影響接種意願的最關鍵因子,顯示風險溝通策略須具備精準分眾與心理訴求能力,以提升防疫介入的政策成效。
數學素養的跨域應用與未來探索
李宣緯藉由三個面向──數理建模、資訊傳播分析與社會統計調查──全面展現防疫科學的跨域研究實踐。他在講座結尾鼓勵學生培養深厚的數學與統計基礎,並勇於跳脫學科界線,從現實問題中尋找研究動機。無論是納入行為變項的SIR延伸模型、以賽局理論理解人類防疫選擇,或跨入社會科學進行公共議題探究,數學訓練皆能提供強大的邏輯與建構力。他強調,跨域的挑戰雖大,但正因不同知識體系的碰撞,才有機會發現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