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4)年9月26日全國科普論壇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下稱科工館)舉辦,以「科普賦能:信任科學、邁向永續」為主軸,期望在符合科學本質、創造科學價值的前提下推廣科普活動,進而促進民眾參與社會中的科學/科技議題,邁向永續未來的目標。研討會共計兩日,由科工館主辦,並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共同主辦,與會者達200人,共有91餘篇論文發表。
本次研討會當日蒞臨來賓包含教育部終生教育司顏寶月副司長、海科館陳素芬館長、科博館焦傳金館長、海生館陳德豪代理館長、科工館顏鴻森前館長、科工館李秀鳳館長、科教館劉火欽館長等。
李秀鳳表示,研討會包含科普賦能、經營與永續、教育與傳播、科學科技與社會等四個子議題重點,共有90篇精彩的發表論文,鼓勵在場與會者利用寶貴機會學習交流。此外,關於AI潮流趨勢,李秀鳳認為若要在全球競爭嶄露頭角,關鍵在於知道如何使用與操作AI。
顏寶月提及,博物館是科學大眾傳播的重要基地,自2012科教館開展全民論壇以來已過12年,透過歷年經驗分享與反思,科普將在更多人心中種下種子與火苗,讓研討會愈加蓬勃。她認為許多因科學與科技應用產生的科學議題,需要透過科學方法與態度了解,而科學本質在此時更顯重要性。
研討會上午由科工館前館長顏鴻森主持,並由陳素芬、劉火欽、焦傳金、李秀鳳,及陳德豪一同進行館長論壇,討論博物館的館務創新發表及研討。論壇中,各館長分別介紹館方的特色、發展與創新想法,分別由「智慧科普 創新海洋」、「科教館『窮則變、變則通』的創新與再造」、「迎向世代交替的科學博物館營運-5A理念打造公民培力場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廳召集人制度建立與推動」、「教育與研究共榮: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創新與挑戰」等主題展開分享與討論。
顏鴻森表示,他期許國內各館在經營上不要地方化,但特色要地方化,因為地方化的東西最容易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