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歷經多年的合作與努力,於12月12日正式推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平台(TBIA入口網),該平台整合臺灣10個生物多樣性相關機構的龐大生態資訊,資料累計餘1950萬筆,為國內外生態學研究者、政府機構、環境保育人士以及對生態資訊感興趣的廣大公眾提供極為方便的一站式查詢服務,不但促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研究,也為生態資訊應用創造嶄新的可能。
我國於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創立之初便是副會員(Associate Participant),積極將資料上傳至GBIF,累積資料量位居東亞第一。透過TBIA整合國內生態調查資料,除物種出現紀錄及自動相機觀察紀錄外,更納入博物館之自然史典藏等標本資料,更加完善資料庫之豐富程度。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BIA由一群儲存/管理/蒐集生物多樣性資料的國內政府、學術單位組成,為了統整國內歷年累積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提升能見度,因此決定成立TBIA。目前聯盟包含中研院生多中心TaiBIF、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林業保育署、林試所、海保署、國家公園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博物館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經濟部水利署等十個成員。
2023年12月12日,TBIA舉辦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正式啟用記者會,當天聯盟的十個單位皆到場。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態系經營組組長暨TBIA秘書長林瑞興在記者會中提及,TBIA最初架構從2016年就開始進行大量討論,直到2021年才成立。此平台的成立,能使四散的資訊能有效整合,並建立標準化的資料交換格式,有助於推動開放資料整合共享,最終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幫助。
TBIA網站屬於一站式查詢資料,目前全站已蒐集1947萬筆資料,在TBIA網站中,使用者能下載跨單位生物的調查資料,且每筆資料皆可外連至各夥伴單位的資料庫。另一個重要的特色在於,TBIA整合最完整的標本資料庫,結合聯盟標本館單位的數位典藏資料,藉由標本影像資料,研究人員能更了解生物多樣性歷史的縱深。
經過跨單位的合作,若將台灣國土以5*5公里網格計算,TBIA平台已涵蓋國土面積100%的生物分布資料。關於瀕危、稀有的敏感物種資料,資料庫設定了資料模糊化的預設處理。若進行科學研究需求,或有生態評估等需求的使用者,可申請單次使用去模糊化敏感資料,在合理的取用下,通過審核後,即可獲取敏感物種的精確點位。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在林業保育署經費支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IF團隊實作下誕生。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對支持政府而言,能協助環境影響評估、生態檢核、協助評估調查資源投入方向、對接離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及提供其他有效地區保育措施(OECM)。
各聯盟夥伴花費心力共同克服資料整合上的困難,積極參與協作,以對開放資料共享理念的堅持,讓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資訊邁向更為開放、便利的未來。
TBIA入口網:https://tbiadata.tw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https://www.gbif.or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