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林業相關人物口述歷史訪談計畫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林業相關人物口述歷史訪談計畫
委託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處(今行政院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執行時間: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
計畫摘要
計畫研究團隊共訪談25位受訪者,以和屏東林區管理處所轄範圍內林業相關人士為中心挑選受訪者,其範圍包括林管處前職員、造林、伐木業者、林業基層工人、製材業者等,共完成逐字稿90萬餘字及接近40萬字的訪談記錄完稿。受訪者平均年齡為77.56歲,其中80歲以上者有14人;70-79歲者有6人;60-69歲者有4人;60歲以下者有1人。由年齡分布可見多數受訪者具有相當年齡,但即便是年紀較輕的受訪者,也多因年少即投入木材相關產業,故其經驗也不比年老者要少。
25位耆老逾七、八十年的生命史中,各自從事之林業活動難一概而論,交錯經歷、造林撫育、製材加工、木材買賣等。相較過去林業歷史研究多從政策、檔案等文獻資料出發,本計畫以25位耆老的經驗、角度出發,透過訪談文稿現身說法,相信能更清晰體現出臺灣林業在政策、社會、勞動各層次上環環相扣的結構關係,期望能為臺灣南方林業史留下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
受限於受訪者年紀因素,本計畫訪問所得之林業相關內容多聚焦於二戰後的發展,從初期的政府能力有限而著重保林,民眾汲汲營營求生活的狀態;歷經1950年代後伐木賺取外匯,投入大量人力上山進行伐採、造林工作;到林業經營困難面臨轉型之際,政府改以山林保育、遊樂政策為重,民間之製材、林業活動也漸漸式微。除林業相關內容外,耆老們也分享自身生命經驗,可作為各地方歷史發展的史料,也可讓我們了解一位林業耆老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養成的。在本計畫訪問中,耆老皆以其親身經歷,體驗各時段林業發展的細微轉變,並展現作為歷史的行動者的生命力。
計畫田野訪談紀錄
陳招雲女士侃侃而談三十餘年的林班生活
2022年8月9日訪談
陳招雲女士身為造林工頭,不僅負責與造林商老闆的接洽,也負責招集工人,在工作期間更要照顧全體工人在工作現場的生活,可說是臺灣造林業的第一線見證者。
林壽長先生與團隊分享從事造林業的心路歷程
2022年6月23日訪談
林壽長先生承接林務單位造林業務的四十年歲月,其造林範圍涵蓋臺南玉井、嘉義的奮起湖、高雄的六龜、甲仙、藤枝、出雲山以及屏東恆春等地除了見證小苗成為大樹,亦見證臺灣林務單位改組的歷程。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407 林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使用條款
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407室
E-mail:ntugeo407@gmail.com|電話: +886-2-3366-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