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日本歷史實在太多,小編就不多說了,這邊和大家介紹一個日本歷史上有名的事件~~~
本能寺之變(日語:本能寺の変)發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於京都附近的桂川叛變,討伐位於本能寺的織田信長(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後繼者織田信忠,逼使兩人先後自殺。本能寺在事變時發生火災,令信長葬身火海且屍骨難存。
5月15日到17日之間,明智光秀負責招待長年與武田勝賴交戰的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召德川家康到安土城晉見,光秀突然被解除招待負責人職務。羽柴秀吉15日傳訊求援,織田信長17日命光秀返回坂本城準備出戰。26日光秀領軍至丹波龜山城備戰。28、29日光秀參拜愛宕神社,和歌會上發表耐人尋味的和歌「今日時節,細雨紛飛五月天」(原文「時は今、雨が下しる、五月哉」)。日文中,「時」的發音(toki)近似明智家的祖名「土歧」,「雨が下しる」一句也可解讀為「拿下天下」雙關語,故後世對光秀這首和歌的言外之意有諸多揣測。
29日織田信長為了支援秀吉,帶百餘年輕侍衛從安土城出發,進駐京都本能寺,計劃在此集結部隊,嫡子織田信忠駐紮妙覺寺。
6月1日,信長在本能寺舉行茶會。 當天下午,光秀率領13,000餘士兵從丹波龜山城出發,號稱「接受信長公的檢閱」,向京都移動。 6月2日凌晨,橫渡桂川時光秀向全軍大喊「敵人就在本能寺!」(原文「敵は本能寺にあり!」),起兵謀反討伐信長。
傳言中,聽到兵器聲響的信長,一開始以為是衛兵武士的醉酒吵鬧,結果近侍森蘭丸打探報告:「好像是惟任日向守(明智光秀)大人發動了叛亂!」信長遠望見敵軍打出水色桔梗家紋的旗幟,冷冷說道:「沒有辦法。」(原文:「是非も無し」,另一派解讀認為是指「現在不是深究原因的時刻」),便喚侍從取長槍迎敵。然而敵軍人多勢眾,信長亂軍中負傷,侍衛忙喚信長逃脫。信長以大勢不妙為由,不肯離去回到殿內自盡(死法不明,因是武士,通說切腹)。當時身距本能寺約200公尺教堂內的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記錄目擊信長從側門親自以弓箭射殺明智士兵、指揮小姓持槍拒敵與負傷後退入寺中的過程。
本能寺被襲擊的信長一行人幾乎沒有生還者,目前流傳甚廣的細節真偽難以求證。
根據信長家臣太田牛一著作的《信長公記》,混戰時寺內發生火災,而本能寺地下儲存的大量火藥(本能寺僧侶在赴種子島傳教時接觸了來自歐洲的鐵炮,之後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鐵炮推廣的重心之一,故設有存放火藥的倉庫)更進一步助長了火勢,信長的屍體隨灰燼下落不明。
接到明智謀反消息,織田信忠認為「謀這等大逆的賊黨,必已封鎖了各個重要路口,逃離遭遇橫死街頭,還是不要徒勞移動。」遂否決近臣逃到安土城興兵討伐明智的建議(事實上光秀沒有封鎖),和當時京都行政長官村井貞勝逃離妙覺寺到誠仁親王居住的二條御所,請誠仁親王離開二條御所後籠城抵抗,光秀進攻奮戰了兩個多小時後,信忠和五弟織田勝長寡不敵眾而自刃,近侍將信忠頭顱藏匿未被尋獲,信忠得年二十六歲。
也有許多關於這個事件的電影
如:本能寺大飯店(左圖)、信長燃燒(右上圖)等。
後人在本能寺原址的附近建了新的本能寺(右下圖)及信長公廟(由於遺體未尋獲,故為衣冠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