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每年舉辦以「生活美學」和「美術產業」為研討主軸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藝文領域的專家進行專題演講,探析藝術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型態,同時邀集各方研究學者與同好們,針對各年的研討會主題和相關子題,提出研究發表與田野紀實,為臺灣當代藝術創作與文化生產提供一個交流與互動的對話平臺,並凝聚藝術生活化與產業化的發展觀察與發現。
「2025年生活美學與美術產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探究日常生活的美感為初衷,結合美術產業設計與創造的藝術精神和形式,融匯人與環境間的各式關係鏈結,讓具備美感化的藝術思維和生產,成為一種回應土地、社會和文化的態度。本年度以「美・島計:美感態度與地方知識的在地化考掘」為主題,在當代藝術與科技媒介蓬勃發展的時代中,重新考掘何謂日常化的美感經驗和感知狀態,從而建構以地方知識為尺度的藝術生產與在地化觀點。
美・島計:美感態度與地方知識的在地化考掘
「美・島計」,意味著以「島嶼」的時空座標作為定錨地方與接軌國際的主體位階,結合歷時性的文化發展與轉譯,賦予「臺灣」當代性的藝術美感生活新的定位與價值。其中,「島計」中的「計」同時具有名詞的「策略」、「方法」和「測量」的字意,也通過動詞的意義,從「設想」、「推測」和「謀劃」的概念出發,在既有的「島嶼」維度中,以持續建構和形塑中的日常化美感經驗和覺知狀態,作為探測、規劃和創造地方知識與藝術表達的方法與策略,藉此構築出兼備廣度與深度的「島嶼美感與美學」的藝術思想與概念。最終,我們可以透過具有實質經驗的日常性美感意象,磨練屬於特定地方的在地化藝術表達形式,以及轉化成為一種回應地方需求與發展的具體化外在產業模式。(如地方藝術節和地方創生的文化生產模式等)
此外,「美・島計」同時也意圖推進人們對臺灣當代日常生活美感經驗的重新理解與認識,透過藝術與產業的高度互動與結合,創造出具有地方本質和內涵的文化。並且,在「生活」、「物質」和「美學」與「藝術」的固有框架與價值判斷中,提出對臺灣島嶼美學與意象的再詮釋。「美・島計:美感態度與地方知識的在地化考掘」,以「臺灣島嶼」的實質物理空間作為探測藝術生成的載體,找尋島嶼文化的多元發展型態與面向,透過相關子題的田野紀實、研究書寫和案例探討,將有助於剖析臺灣當代生活美感與藝術產業發展的各種型態與模式,從中考掘「生活美學」與「藝術產業」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國內外生活美學機構
教育單位等之研究人員、教師、研究生
東部美術產業工作者
本屆研討會以「美・島計:美感態度與地方知識的在地化考掘」為徵稿主題,包含但不限以下子題:
A. 地方藝術策展與實踐
B. 南島文化的在地創造
C. 文化政策與地方創生
D. 駐村的文化再造工程
E. 生活美學的產業探造
F. 藝術教育與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