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Date:April 28 | 時間 Time:09:00-10:30 | 地點 Venue:博雅 Boya 311
此場次為單篇論文發表,無設置主持人及講評人。
This section is for individual presenters. There are no hosts and discussants.
以鋼鐵業為例:透過LEAP方法學之Location與Evaluate分析中鋼鐵礦原料
林熙哲|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碩士班一年級
李佳軒|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碩士班一年級
鄧澤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班一年級
黃議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
鄭如茵|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碩士班一年級
摘要 Abstract:
永續解方不僅關注碳排放相關議題,生物多樣性問題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強烈要求下,一個以市場為主導、以科學為基礎、並由政府支持的全球倡議,「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應運而生。本文將以台灣國營企業: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鋼)為例,透過「LEAP」方法學中以定位(Locate)分析中鋼鐵礦原料對於自然資本的依賴、影響與耗用;以評價(Evaluate)分析中鋼營運據點周遭受影響的生物與生態多樣性如瀕危物種、重要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並依據分析結果,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及未來發展建議。
使用InVEST對薩赫勒地區綠色長城計劃下棲息地質量變化與道路影響之研究
黃澄寅|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研究生四年級
摘要 Abstract:
薩赫勒綠色長城計劃(The Great Green Wall project in Sahel, GGW)是一項以再造林為重點的泛非洲計劃,目的是遏制沙漠化向撒哈拉沙漠以南擴張,同時保護生態多樣性。此外,由於世界範圍內道路擴張速度快,使得道路對於棲息地質量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和權衡綜合評估模型(InVEST)可以評估多種自然資源對人類的服務,為後續的使用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研究使用GGW計劃中初始11個成員國在2007-2020年期間的土地利用資料,結合2020年該地區的一級道路和鐵路的路網資料,使用InVEST中的棲息地質量模型評估該地區的棲息地質量變化,使用Fragstats計算景觀指數來描述該地區景觀在空間上構型的變化。結果顯示雖然沙漠面積減少,但棲息地質量並沒有如預期一般提升,這是由於農地的破碎和快速的城市化所導致的,草地類型土地利用在土地退化和土地復育的過程中均變化頻繁,道路影響不如預期,但未來具有極大潛力。各國棲息地質量變化的主導因素不同,在龐大的人口擴張下,經濟出現衰退,而GGW或許儘起到了延緩環境壓力的作用。為後續GGW計劃工作重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 Keywords:綠色長城計劃、薩赫勒地區、棲息地質量、道路影響
Top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Dahan River Terraces by Using Historical Aerial Images
陳佑璇 Yu-hsuan Che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生
摘要 Abstract:
Terrain analysis is a method us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landforms. By analyzing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river terraces, we can infer the past channel positions and understand the uplift and deformation caused by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In our study area, the Dahanxi River Terrace is located in Taoyuan, which is the largest river terrace group in northern Taiwan, extending from the Jiaobanshan area to the Yingge area. The Dahan River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incision and formed widespread river terraces due to the orogenic activity in northern Taiwan and the subsidence of the Taipei Basin.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Dahan River Terrace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imen Reservoir in 1964, a portion of the Jiaobanshan River Terrace submerged. Consequently, the current digital terrain models and images cannot fully present the terrain of the Dahan River Terrace. Historical aerial images becom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recording the topography of the Dahan River Terrace.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historical aerial images of the Dahanxi River from 1957 and combined them with the 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 technique to re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ic model. Initial outputs include a digital surface model (DEM) and orthoimage with an error range of 6 to 8 meters. From the SfM-generated DSM, the original topography of the Jiaobanshan area is visible and reveals the additional river terrace.
關鍵詞 Keywords:river terrace, SfM
橄欖石添加對農業碳封存的影響──以蕹菜為例
徐志宏|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大學生
摘要 Abstract:
農作物的生長對於氮、磷、鉀等元素的需求使得化學肥料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不可或缺之物。然而,在溫暖潮濕氣候區,特別是集約式農業中,對氮肥的大量使用,如硝酸銨、硝酸鉀和碳酸鈣,已導致土壤酸化、溫室氣體釋放,進而引起土壤肥力的流失。為解決這個問題,學界普遍提倡添加橄欖石以調整土壤酸鹼值。橄欖石,由鎂和鐵構成的矽酸鹽礦物,在風化過程中參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可能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機制之一。已有研究指出,在種植過程中添加橄欖石能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因此,橄欖石的應用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之一。本研究通過盆栽實驗,設計了9種不同的實驗組合,分別控制硝酸鉀和硫酸鉀的劑量,以及添加相當於 5560 至 11320 kg ha -1 的橄欖石(OLIV)劑量。透過分析植株、土壤和滲濾水中鎂、鐵、矽離子濃度及酸鹼值的變化,我們評估了橄欖石風化對中和土壤酸化的效果,以及其對碳封存效率和潛力的影響。根據鎂平衡估算,橄欖石風化相當於總 CO 2 封存量為600 至 1973 kg ha -1(60 10^3 至 197 10^3 kg km -2)。實驗結果表明,相對於對照組,添加最高劑量的橄欖石樣本的平均植生長度增長了約 41.27%,而重量增長了約 217.43%。且 OLIV 的樣本土壤酸鹼度顯著提升,pH 值從初始的 4.1 經實驗後升至 4.5,顯示了橄欖石對土壤改良的效果。對於矽酸鹽類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實驗觀察到硝酸的效果較好。具體而言,添加硝酸的樣本的風化率比添加硫酸的樣本高約 9%,這也導致二氧化碳吸存量較高,約高 1280 kg ha -1。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討最佳添加條件和橄欖石風化對碳封存實際影響的細節,以確保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可行性和環境可持續性。
關鍵詞 Keywords:增強風化、二氧化碳、碳封存、盆栽實驗、肥料
臺灣冬季東北部降雨特性分析
林柏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所研究生
摘要 Abstract:
冬季期間東北風在行經至臺灣的過程中,受到海洋調節,有機會增加水氣輸送量,配合上臺灣北部、東北部地形效應作用下,仍有大雨出現在北部、東北部沿海以及宜蘭、花蓮北部等地區。北部沿海和宜蘭兩地看似氣候條件相似,但仔細觀察降水分布,仍可看出會有部分差異性出現,特別是在東北季風影響下,時而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區,時而集中在宜蘭,有時則兩地同時出現較大雨勢。過往關於冬季降雨研究多著重在氣團變性、周遭大氣場改變、共伴效應等,對水氣通量及風向特徵的研究相對較少,但兩者都是影響降水分布的關鍵因素。不同海域對東北季風供應水氣的多寡,或是不同風場背景下導致的風向改變,都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北部、東北部地區降水的特徵。本研究以北部及東北部沿海範圍作為研究區,探討每年冬季(12至1月)受東北風影響下,造成兩地降水異常的大氣環境背景特徵。再透過水氣通量分析,了解水氣的來源和輸送路徑,嘗試找出關鍵指標區域,做為未來冬季降雨的的預報指標。
關鍵詞 Keywords:東北風、大雨、水氣通量、北部沿海、宜蘭地區
版權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Official Line ID: @493fwn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