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Date:April 28 | 時間 Time:14:00-15:30 | 地點 Venue:博雅 Boya 305
此場次為單篇論文發表,無設置主持人及講評人。
This section is for individual presenters. There are no hosts and discussants.
蔡宛芸|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助理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摘要 Abstract:
綠色餐廳乃基於環境保育、永續發展、食品安全,以及在地農糧經濟等理念而創設的餐廳。然而,作為營利事業的綠色餐廳也要接受市場考驗,宛如在市場大海中的理念島嶼,在海潮湧繞之間操持著「邊境意識」,亦即協調「商業經營」與「道德理念」的邊界。於是,綠色餐廳不僅是生意,也是推動環境保育和食農教育的「反身性道德計畫」(reflexive moral project)。筆者選擇兩間位於台北市的綠色餐廳,通過深度訪談和數個月的參與觀察來收集資料。研究發現,兩間餐廳的經營者身兼營運策略、地方營造及教育實踐工作,在有限時間和資源下經常分身乏術。再者,非預期出現的狀況也增加了經營難度。譬如政府支持的綠色政策或採購機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乃至於供應鏈斷裂、人事或合作廠商更換、空間硬體損壞,以及貨運延遲到貨等,都會打亂營運節奏。經營者必須在持續變動的環境中,摸索兼顧道德理念和商業運作的生存之道。筆者嘗試運用差速轉譯機制來理解綠色餐廳的運作。所謂差速轉譯,乃是指萬事萬物皆有不同速度,必須彼此配合,方能一同運轉。於是,綠色餐廳作為施展道德計畫的社會裝置,需要鑲嵌至既有形勢之中,令其作為轉譯方案的新運作得以落實,形成可以跟各方搭配的差速轉譯機制,進而創造出新的形勢。
關鍵詞 Keywords:飲食地理、道德經濟、差速轉譯、形勢
楊仁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生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以「台中市公車與都市發展有何關聯性?」為主要發問,選定台中市為研究區。分析近年人口增長多的區域的公車服務,探討公車路網規劃是否符合快速城市發展的需求。公車服務路網不斷擴大,制定各項政策滿足運輸需求成長。研究方法包括公車班次空間分析、訪談交通局官員與在地居民、參與式觀察等。預期成果有助了解新興開發區公車服務差異成因,掌握臺中市新興開發區的公共運輸需求,並就台中市公車網路建構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本研究可作為城市發展規劃公共運輸的重要參考,有助改善公共運輸服務,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關鍵詞 Keywords:空間發展、運輸需求、公車、交通政策
蔡念儒|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研究助理
摘要 Abstract:
本文試著討論台東平原存在的地域社會結構上,平原東邊以台東市區為中心,以及西邊以卑南為中心的關係。過往的文獻一直偏重在台東市區的向西及南擴張,來討論台東現代發展,這個模式也因為1976年台東鎮升格,整併平原主要的人口聚落而升格為台東市,而被合理解釋。但這也忽略了其時一直存在著地緣結構,以及難以合併的問題。
但這裡嘗試以3個地緣的結構,說明「農業台東」的西部區域以及「商業台東」在近代上的地緣對立,以及整併到台東市後仍然彼此斷裂的結構。這種「西VS. 東」的部署,影響著台東的3個層面:首先是農業作物上「釋迦VS. 荖葉」的的關係,其次是政治上「卑南VS.台東市」的情況,最後是聚落上火車舊站與新站的歷史衝突。
本文希望去建立一個解釋地區內部差異的模式,以及兩者可能存在去說明現代性地緣在理性架構下的空間紋理。
關鍵詞 Keywords:台東平原 卑南 台東 現代性 對立空間
版權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Official Line ID: @493fwn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