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的中小學裡幾乎都有「員生消費合作社」,近年卻因法規與內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數量急劇減少。合作社一直視為經濟民主的實踐模式,在台灣的校園能夠如何向年輕世代推廣合作經濟呢?今年八月起,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邀請來自德國、香港與日本的校園合作社組織者,透過國際合作人的實作與視角,期待他們的分享為台灣在校園中推展合作社教育注入新的可能。
1990年代,香港產業型態劇變、工廠外移,大量勞工被迫離職。那時,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是第一波投入推動合作經濟的先鋒,之後以勞動合作社的模式爭取經營大學校園的小賣部與食堂,以合作社為介面和大學生互動,讓多元的合作經濟樣貌融入大學校園。
■ 適合對象:
𝟭.對合作社議題(特別是勞動與校園合作社)有興趣的夥伴、
𝟮.各級學校的教師、職員與學生。
■時間:09/07 (六) 14:00-16:00
■ 主講:胡美蓮(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
■ 與談:張瓊文(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副教授、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理事)
■ 主持:陳怡樺(有限責任台灣斜槓超人食農勞動合作社監事)
■ 報名網址:本場活動已結束,歡迎報名其他場次
■重播連結,限期開放中:👉👉https://youtube.com/live/z1tzzorTYhk?feature=share
多數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有一個「合作社」,但對這個又能買零食又能買簿本的地方大多一知半解,甚至不認識。2006年,在德國教育部、州政府與及合作經濟組織的協力下,「學生合作社」正式展開,截至目前約有120個學生合作社活耀於德國的校園裡。這次線上講座,邀請到與學生一起成立學生合作社的Becker老師分享,合作經濟如何融入永續課程,學生運作合作社的點滴。
▓ 本場次有中/英翻譯。
▓ 適合對象:
𝟭.對合作社議題有興趣的夥伴
𝟮.想在校園推廣合作經濟、將SDGs融入課程的教師們
■ 時間:08/31 (六) 15:00-16:30
■ 主講:Tristan Becker(德國 Genoverband e.V.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學生合作社國家協調員)
■ 與談:周睦怡(國立海洋大學助理教授、社會與團結經濟學會籌備會主任)
■ 主持:陳怡樺(有限責任台灣斜槓超人食農勞動合作社監事)
■ 報名網址:本場活動已結束,歡迎報名其他場次
■ 重播連結,限期開放中:👉👉https://www.youtube.com/live/okg3Bg3aHaE?si=FZZU77tKpiBTGT_y
在日本,全國約800所大學中有200多所大學有大學合作社,大約一半的大學生是大學合作社成員。 他們的活動範圍超出了在校園內經營自助餐廳和商店,延伸到各個領域,以支援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發展。 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大學合作社遭受了重大損失,這些困難一直持續到今天。 本次網路研討會將反思日本大學合作社的歷史,介紹當前的挑戰,並討論未來的前景。
■ 適合對象:
𝟭.對日本合作社議題(特別是校園合作社)有興趣的夥伴
𝟮.各級學校的教師、職員與學生。
■ 時間:11/03 (日) 10:00-12:00
■ 主講:中森一朗(日本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 專務理事)
■ 與談:王俊秀 博士(清華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十里方圓台灣城鄉永續消費合作社監事主席)
■ 主持:林邦文 副教授(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
■ 活動詳情與報名網址:本場活動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