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臺灣人口快速老化,已於2018年3月邁入高齡社會,另根據國發會2022年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在2025年正式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70萬人,佔總人口20.1%。花蓮縣在2023年七月底全縣老人人口佔總人口已達19.46%,於2022年同期成長0.72 %,人口結構老化指數已超過172,長照需求人口數推估約15,734人。而在2026年台灣需長照人口將快速增加至超過100萬人,長照需求將持續增加。
無論是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對每個家庭都是沉重負擔,也是對國家政策的警訊。因此,延緩失能老化、縮短不健康餘命,建立完善的超高齡社會的長照服務體系網絡,已成為完備社會安全體系的關鍵之一。本縣長照產業正蓬勃發展之際,在居家式及社區式長照服務的資源建置,更是逐年成長,為協助各類長照人員了解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在日照中心推動成效、結合教育體系推動失智症服務面貌,及原鄉醫療服務如何與長照服務銜接現況,本次透過研討會議方式,邀請產、官、學、界先進代表,分享第一線服務經驗,共同研議長照服務於原鄉發展模式,希望能夠對於政府部門的政策與行政、民間非營利與社區組織的能量培力,有更多的啟發以共創更有效率、更令使用者滿意的長照服務,並一同因應快速高齡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人口與社會海嘯的衝擊。
預期效益
針對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在日照中心推動成效:
針對預防及延緩失智失能退化,在日照中心安排設計一連串有趣生活化認知訓練、感官刺激、現實導向等課程,豐富著長者日常生活,維持社會互動,享有群體生活,延續自主照顧能力,建置整合及支持性服務。
結合教育體系推動失智症服務面貌:
少子化,盤點閒置校舍,活化延伸跨域長照服務,提供同學實務場域,畢業後也有相當豐沛的職場與就業機會。
原鄉醫療服務如何與長照服務銜接現況:
原鄉運用既有資源,以衛生所為例,強化醫療設施設備,提升醫療服務效能,讓醫療與照顧結合,體現“醫養合一”模式建置,以符合在地化老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