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與議事規則暨會眾須知
籌組人*及主持人◎
年會籌備小組*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研究員
論文篇目及發表人
政治正確的反潮與論爭:以「霸社文化」為例
陳品威/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生
摘要
「霸社」是近年出現於台灣的次文化群體,以社群平台臉書之私密社團為主要活動場域,主要特色為對主流價值觀與政治正確的攻擊嘲諷、對女性的集體貶低和意淫,以及各類帶有嘲弄諷刺性質的討論。本文之目的,在於以政治正確,亦即對性別、族群實質平等的追求與避免冒犯歧視的框架及視角,探究霸社文化言行論述背後的意識形態,從而理解其對抗主流政治正確論述之原因。霸社之成員多為年輕人,其中不乏高學歷者及女性,非僅是刻板印象中的社會邊緣男性。霸社文化有以出征等形式向外及向實體社會生活擴散的趨勢,並廣為主流社會所詬病,常遭主流社會嚴厲批判其行為乃網路霸凌與犯罪。當前相關人士對霸社文化及政治正確的論述,並非僅為單純對此議題發表觀點,更是受到論述者本身的生命經驗、教育及職業背景,以及對政治正確內涵與社會權力結構不同想像的影響。為達本文研究目的,筆者將對霸社成員進行深度訪談,再對訪談內容進行批判論述分析,且進一步對與霸社相關的網路貼文進行文本分析。本文研究發現,雖然霸社論述與主流社會重視之政治正確呈現二元對立,但對平等、人權與社會正義等「政治正確」內涵的不同論述,呈現多重意識形態和權力系譜與論述的型塑過程。當前霸社文化之核心意識形態,是對主流政治正確論述的逆反心理,以及因生命經驗差異塑造對社會權力結構的不同理解,是為造就霸社文化對政治正確之反潮的原因。
關鍵字:政治正確、逆反心理、權力結構、霸社
人類學家的天人交戰~民族誌田野調查方法在USR課程裡使用與反思
宋世祥/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摘要
民族誌田野調查是人類學門的基本功,也是這個學門知識生產的方法論,過往人類學門田野能力的培養往往也都透過課程或是暑期實習來完成。在這樣的脈絡下,當人類學者在大學要執行USR課程時,很自然地也就會將民族誌方法用於課程之中,希望能夠帶領同學進行社區調查,並且藉此建立起與社區的關係,也從中發現大學可以介入的社區挑戰。然而,當我們用比較嚴謹的人類學民族誌田野工作標準來檢驗這樣的課程,便會發現當中有非常多的妥協,執教的人類學者往往也會陷入方法論到底要執行到什麼程度的天人交戰。
在本文之中,筆者將以自身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的諸門USR課程為例,探討在大學USR課程之中使用民族誌田野調查方法所碰到的挑戰,例如學生無法和社區建立長久田野關係、整體課程成果難以真正轉化成為民族誌等,亦將分享筆者如何運用自身蹲點以及活動進行社區擾動來回應上述挑戰的策略。藉此,筆者也將指出USR課程中結合民族誌田野調查需在「教育目的」與「人類學田野經營」之間取得平衡,如此才能維持和社區長久的合作關係,也才能在課程之中提供更好的教學內容。
關鍵字:田野調查,大學社會責任、社區工作
家政資本的競逐:校園民族誌為取徑探討作為「權力交戰場」的教育場域 💭取消
陳于揚/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學生
摘要
教育場域作為「權力交戰場(The War Field of The Power)」的概念由余曉雯於1998年提出,至今已二十餘年。這段時間中有許多關注身體規範(disciplines on the body being)、身體觀(body conception)等面向的研究,大多聚焦於性別意識在教育場域中的展演。但在作為權力交戰場的教育場域中,權力運作不僅止於性別展演,更展現在校園中學生個體互動的各個面向,其中就包含甚少被重視但極其普遍且廣泛的家務勞動(domestic labor)經驗。基於此背景,本文以校園民族誌(Campusnography)為取徑探討當今千禧世代大學生(college student in millennials)的家務勞動經驗,結合民族誌之田野經驗與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現今在學的應屆入學大學生,根據報導人的敘事與田野筆記探尋千禧世代大學生的家務勞動樣態。本文著重於討論大學校園中,家政能力(ability of home economics)作為資本(capital)的背景下教育場域如何作為戰場?根據初步探討,家政能力以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顯現於作為戰場的教育場域中學生個體政治操演與論述的資本,另外,家務勞動不但形成家庭成員間拉扯的張力,亦是校園中學生間以家政資本(home economics capital)形成隱約的資本競逐樣貌。
關鍵字:大學生、校園民族誌、家政資本、家務勞動、權力交戰場
評論人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