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與議事規則暨會眾須知
場次摘要
台灣的人文社會科學界自2012年開始引入研究倫理的審查制度,推行至今已經11年。然而隨著國際化與學術典範的變化,田野倫理開始需要面對更多的考量。台灣近年在各領域推動國際化,特別針對新南向相關的學術研究(東南亞國家),也鼓勵雙邊合作的各種研究計畫,因此有更多研究者開始有跨國研究的經驗,近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學者開始前往以往較不熟悉的大洋洲、東南亞、南美洲、中國、日本、以及非洲進行田野調查。在進行跨國與跨文化的研究時,我們在台灣的經驗是否足以應對不同國家與文化的田野倫理的要求?此外,台灣高教領域近年開始推動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相關的計畫,除了批判教育作為階級複製的手段之外,也強調如何強化知識應用於社會議題的解決。這一波稱為涉世學術(scholarship of engagement)的風潮,帶來了另外一種進入田野應有的倫理規範的衝擊與考量。上述兩種趨勢反映在大學社會責任(USR)計劃的國際合作上,可能也衝擊了既有的移地教學的規劃。
這一場論壇,希望邀請具有海外研究經驗,或曾進行移地教學的師長們一同來探討海外田野/移地教學倫理議題有何既相似又相異之處?當代我們面臨哪些新的倫理議題的考量與挑戰?以及我們如何在倫理基礎上更進一步去思考公共人類學的可能性?
籌組人*及主持人◎
陳玉苹*◎/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與談人
1. 海外課程
官大偉/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陳怡萱/國立政治大學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專案助理教授
2. 東南亞研究田野
吳宜瑾/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博士
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3. 大洋洲研究田野
陳玉苹/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4.中國研究田野
黃淑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