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與議事規則暨會眾須知
論壇摘要
自媒體時代來臨,媒體閱聽者同時也具備傳播與生產的能力,突破傳統媒體功能之外,意見領袖與網紅生態也在不同互動形式跟多元情境裡呈現多向產製與去中心化的現象。本次論壇邀集四位社群媒體意見領袖探討原住民族議題如何在自媒體平台上回應歧視,包含採取何種溝通策略與途徑;以及如何在論述中重組抗爭修辭、進而引導族人與非族人覺察及省思自身的歧視觀點,以及理解原住民族集體權利/權力訴求的解殖認同。原住民族運動自2000年代後逐漸回到部落草根發動陣地戰,另一方面則是由空中發起突襲——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於社群平台興起,促成部分原住民族青年知識份子聯合作戰的機遇,說明藉由自媒體倡議批判性思考仍與三十年前原運若合符節——而網路社群同樣面臨種族歧視與偏見言論/行為的風險,族人自主詮釋的權力仍舊被漢族中心思維深深結構。因此本論壇擬透過近年時事觀察與互動過程,加以連結原住民族集體歷史創傷延伸自網路社群造成的身心影響,可能透過哪些言論或行為加深社群彼此誤讀誤解;同時也將探討自媒體平台能否作為療癒集體歷史創傷的方法,在官方/主流媒體…等話語權之外,是否有解殖與實踐歷史正義的可能。
關鍵字:原住民、自媒體、網路歧視、歷史正義、解殖民
籌組人*及主持人◎
Bali Nangavulan 金浩誠*/親愛的漢人倡議工作者
亞威.諾給赫*/親愛的漢人倡議工作者
Kuii vavulengan 陳奕宏*/bununpaiwanan倡議工作者
Talum Ispalidav 顏恔賢*/Buan月亮說話月亮曆倡議工作者
Weichen Lim 林韋丞*◎/財團法人開放文化基金會專案經理
與談人
Bali Nangavulan 金浩誠/親愛的漢人倡議工作者
亞威.諾給赫/親愛的漢人倡議工作者
Kuii vavulengan 陳奕宏/bununpaiwanan倡議工作者
Talum Ispalidav 顏恔賢/Buan月亮說話月亮曆倡議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