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偶戲培養皿】共學計畫

孵偶進行式

偶戲藝術的解構與探索——創作導向的共學計畫

現代偶戲領域專業工作者交流與提升的平台「偶戲培養皿」,鄭嘉音總導師領導共學團隊,經過2020-2021兩年實辦淬煉,將這股偶戲創作能量匯入「2022偶戲培養皿共學計畫——孵偶進行式」,延續共學、共創動能。

共學

主題講座 黃金陣容.各界達人

來自不同領域的新知,總能點燃靈光,2022年偶戲培養皿再度連線各界達人——

★劇場導演王世偉「跨域不越界 -談表演藝術跨領域的可能性以及方法」

教父級設計師 AKIBO李明道「大膽玩、執著做、沒有什麼不可能」

道具製作達人c.s.p道具工坊楊知翰 「召喚作品中的酷炫裝備-道具製作」

前太陽馬戲團表演者陳星合「從太陽回來的人」

進港浪製作導演洪唯堯 「沉浸式/參與式/講座式展演」

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當舞蹈遇上影像」

両両製造藝術總監/團長 左涵潔 「寶寶劇場中的物件使用原則-好看、好摸又好吃!」

悅萃坊執行長蘇慶元「遊戲考古學;從六種遊戲的原型來看待團體中的內在心理動力

共創

主題工作坊 偶戲創作實戰不孤單.四大創作主

創作研究,「呼吸✕手」、「材質」、「人偶界線」、「文本與偶戲」四大主題,利用每月一聚的時間,一起實驗玩耍、共同激盪創作火花,在創作路上不再孤單。

會呼吸的手——操偶的最小單位

材質實驗室——紙的破壞×重組×重生

是我非我——從半身偶與身體重組探索模糊的人偶界線

經典人物降靈會——從經典文本拆解出戲偶的角色特質

精煉聚焦 小組讀書會年末成果發表

小組讀書會配合工作坊的主題,深入並聚焦研討。

提取主題工作坊中持續發展的素材,以小組共創方式激盪創作火花,並於期末舉行成果發表

申請資格


申請資格

※ 偶戲工作者、劇場工作者、美術工作者、對偶戲有興趣的斜槓人有偶戲經驗者優先錄取

※ 確定能參與成果發表者

參與計畫者需完成以下:

  • 參加至少一個、至多兩個小組創作計畫,作品長度3-10分鐘。

  • 參加成果發表。

  • 於讀書會分享至少1次。

課程資訊

招收人數

20

日期

2022年3/21、4/25、5/16、6/20、7/25、8/22、9/26、10/17、11/14、11/28、12/12、12/19。

★本計畫有賴多方資源整合,敬請全程參與;請假超過三次以上將取消共學資格。

共學時間

上午9:30-12:00,下午13:30-17:30

成果呈現日期

12/12(一)

地點

臺北偶戲館 (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2樓)

費用

$ 4,800 / 12次課程+成果呈現

※本計畫總經費40%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20%由無獨有偶自籌,40%由成員負擔



主辦單位: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協辦單位:台北偶戲館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報名聯絡人: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林雨璇 03-950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