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與議事規則暨與會者須知
場次摘要
2011年,教育部發了一紙公文,以培育原住民人才為由,鼓勵各大學設立原住民專班。2013年,原民會又祭出相關補助計畫,火上加油地燃起了全國設立大學原住民專班的熱潮。
然而,以「計畫」而非「制度」支持的原專班,相較大學一般科系而言,處於師資、經費皆不穩定且相對匱乏的狀態,導致十年來不少原專班因此停招。然而,面對種種困境,仍有不少大學的原專班透過師生的努力讓它在一回又一回衝撞的過程中長出獨特、不同的美麗姿態,成為校園裡擁有不同視界與力量的「異托邦」。
「異托邦」是傅柯所提出之和「烏托邦」做為對比的概念。烏托邦是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理想空間,而字根結合了異質性(hetero-)以及空間(-topia)兩意的「異托邦」,指涉的則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異質空間,人們可透過現實世界與此空間所產生的對比,作為與主流現實對話或對照批評的基石,它就像一面鏡子的存在,在鏡面的虛幻之處,映照真實。
這個論壇邀請了二位原住民碩士專班與四位原住民學士專班的老師,一起來談談其所處的原專班走過的歷程,如此辛苦卻仍堅持的緣由,希望透過這些討論讓更多人瞭解原專班所做出的貢獻,並從中得到啟發。
關鍵字:原住民教育、原住民專班、異托邦
籌組人*及主持人◎
邱韻芳*/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劉正元◎/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評論人
劉正元/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巴清雄/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兼社會學系原住民碩士專班主任
陳怡萱/國立政治大學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專案助理教授
李馨慈/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學士原住民專班、文化事業發展碩士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邱韻芳/國立暨南大學原住民文化產業與社會工作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胡哲豪/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原住民專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