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與議事規則暨與會者須知
場次摘要
莫拉克風災距今已12年,但災後政府快速拍板的災後重建政策,對於南台灣原住民族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災難人類學相關文獻顯示,災難創造了一種環境,讓權力關係和安排可以被更清楚地感知和面對,這改變了政治意識,塑造了個人行為,並強化或瓦解原有制度的權力結構。因此本panel以「災難、文化與權力」為題,借鏡三個部落的案例,梳理莫拉克風災後原住民部落文化與權力的更迭過程,以及後續的政治經濟與部落發展之影響。首篇論文以新物質主義和政策叢集的視角,提出永久屋原本的救急設計並不適合社區產業的發展,但兩個永久屋的案例顯示能以道德經濟主體性來活化永久屋的產業,雖可能讓社區經濟陷於違法的情境中;第二篇論文以空間正義為主軸,提出莫拉克風災後政府讓掌握資本的NGO主導漢人思維的永久屋政策,鮮少採納受災族人們的意見,此舉讓永久屋成為不正義的空間,本文聚焦於探究來義部落如何運用部落之組織和文化、韌性以及民主政治的訴求,追尋永久屋之空間正義;第三篇論文提出災難殖民主義觀點,省思災後重建政策是「為誰韌性」,並建議以災難殖民主義的視角重新檢視對於韌性的理解,否則墾殖社會的相關重建行動可能成為部落未來災難的根源。本Panel最後也根據三個部落的案例,提出原住民族災後重建相關政策的建議。
關鍵字:莫拉克風災、團結經濟、永久屋、空間正義、災難殖民主義=
籌組人*及主持人◎
林慧年*/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邱毓斌◎/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論文篇目及發表人
永久屋社區產業的生成:禮納里及逐鹿社區的例子
羅永清/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我將以新物質主義(new materialism)的理論視角透過政策叢集(policy assemblage)的角度觀察法律以及團結經濟成長所遇到的問題.儘管永久屋社區原始的救急設計並不適合社區產業的發展,但魯凱族禮納里好茶及鄒族逐鹿社區似乎能夠透過文化本真性、市場接近性以及鄰舍親近性等特質來織就團結經濟的基礎,並能夠在法令及資本支持不足的情況下,以道德經濟體活化永久屋社區,儘管使得社區經濟陷於違法的情境中,但這樣的道德經濟主體性也讓相關單位思考修法以完善重建政策的反饋。
關鍵字:團結經濟(solidarity economy)、政策叢集(policy assemblage)、永久屋、產業
論永久屋居住的空間不正義與部落發展的韌性──以來義部落為例
李馨慈/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鄭百騰/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研究助理
摘要
莫拉克風災之後,政府開始倉促地制定部落搬遷政策,並以利用當代科學數據為背書將部落評定為「特地區域」、「安全堪虞」…等等,且讓掌握災難資本的NGO具有規劃與興建立基於漢人居住思維的永久屋。另一面,受災族人們的意見,例如:他們想要部落能夠重建、重新回到部落生活…等等,在此過程中鮮少被採納。因此,受到以上空間不正義的壓迫,也使得部落只能消極地接受政府的安排,進入到不正義空間的永久屋,也就導致日後諸多居住議題的產生。
本研究以來義部落為例,其在經歷莫拉克與凡那比的兩次風災之後,雖然已有部分族人搬遷至永久屋居住,就算時間已經過了十年,其全體族人仍然對於集體遷村未有共識;他們對於原居地與傳統領域,存在著深厚的情感,渴望能夠永續保守住。
故此,本研究聚焦於探究來義部落在風災後的十年之間,如何運用部落之組織和文化,與千百年面對災害跟災難的自身韌性,以及民主政治訴求,追尋空間正義並藉以轉變永久屋的不義空間,成為部落發展之地。
關鍵字:莫拉克風災、空間正義、韌性、來義部落、永久屋
為誰韌性?莫拉克風災後災難殖民主義於原住民部落的體現
林慧年/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台邦.撒沙勒/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
摘要
災難殖民主義強調災難是長期緩慢的結構性暴力的過程,而非突發性的物理事件,需要藉由殖民歷史、政治經濟與政治環境的視角,結合殖民主義的相關論述,理解災難在不同層次(地方、區域和國際)運作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助長了不平等權力結構和脆弱性,並加速種族、階級和性別的不平等關係。本研究首先回顧災難殖民主義之相關文獻及案例,並以南台灣一個魯凱族部落的民族誌研究為例,說明該部落在莫拉克風災後雖然沒有遷居永久屋,但殖民歷史的長期緩慢暴力,造成部落文化和產業的巨大變遷,雖然莫拉克風災剛發生時,部落在急難救助時期雖展現傳統組織的動員與互助精神,但災後政府以永續和韌性為主軸的重建政策,挹注經費試圖強化社區自我組織的韌性,反而成為殖民的助力,再度弱化部落的社會組織與社會資本。本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為誰韌性」的反思,建議以災難殖民主義的視角重新檢視對於韌性的理解,未來災難重建政策應將部落結構脆弱性納入框架,否則墾殖社會的相關重建行動可能成為部落未來災難的根源。
關鍵字:災難殖民主義(disaster colonialism)、墾殖主義(settler colonialism)、韌性(resilience)、結構脆弱性(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評論人
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