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Fang Huang: “Jasmine Tune” Exited Version, for Soprano, Di and Xiao, Piano Chamber Orchestra and Computer Music(World Premiere)
黃志方:《茉莉調》振奮版(世界首演) 為女高音、笛簫、鋼琴等室內管絃樂曲與電腦音樂 (2022)
Chih-Fang Huang: “Jasmine Tune” Relaxing Version, for Soprano, Di and Xiao, and Piano Chamber Orchestra and Computer Music(World Premiere)
黃志方 : 《茉莉調》放鬆版(世界首演)為女高音、笛簫、鋼琴等室內管絃樂曲與電腦音樂 (2022)
Chih-Fang Huang: “Wind Moon Thoughts” Hakka Style Audio-Visual Piece, for Soprano Humming, Violin, Di and Xiao, and Piano Chamber Orchestra with Computer Music (World Premiere)
黃志方:《風情月思》(世界首演) 客家風情影音作品,為女高音哼唱、小提琴、笛簫、鋼琴等室內管絃樂曲與電腦音樂 (2022)
Chih-Fang Huang: “Duma Tune” Hakka Folk Song Piece, for Di and Xiao, Violin, and Piano Chamber Orchestra, and Computer Music (World Premiere)
黃志方:《都馬調》(世界首演) 客家歌謠作品,為笛簫獨奏、小提琴、鋼琴等電子管絃樂曲) (2022)
Chih-Fang Huang: Thoughts for Liuqin and Electronic Music (World Premiere)
黃志方:《思》(世界首演) 為柳琴與電聲 (2022)
Chih-Fang (Jeff) Huang, AI Automated Composition and Max/MSP programming expert. Associate Professor at Kainan University, Taiwan, was born in Taipei, Taiwan. He was the 6th / 7th TCMA (Taiwanese Computer Music Association) Chair in 2010~2015. Now he is the Permanent Council Member of TCMA currently. He acquired both a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music composition respectively from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e studied composition under Prof. Wu, Tin-Lien, and computer music under Prof. Phil Winsor. His electroacoustic piec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Asia, Cuba, Europe, and the USA, such as the electroacoustic music works “Song of Wanderers - for violin and digital concrete” selected in Asia Composer’s League (ACL), Israel 2004, and the electroacoustic piece “Microcosmos” were selected and performed in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 in 2006, and the composition presented in CEMI (Center for Experiment Music and Intermedia),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in 2010, and works performed in Berlin, Cologne, Sweden, Italy in 2011-12, etc. He is also the fellow of 2012 Art Music Residency, New York. In 2013 he was select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Master Class of Martinu Philharmonic Orchestra under Mr. Kirk Trevor and Prof. Donald Schleicher, performing the works of Debussy, Brahms, etc. In 2015 he was invited as the Guest Conductor for the Greater Miami Youth Symphony (GMYS) orchestra. His multimedia works for singing voice synthesis is performed at CCRMA,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CEMI, North Texas University in Jan. of 2016. His research papers include many fields, such as AI Music Therapy System, AI automated music composition and the sound synthesis, which have been published in ICMC and international SCI/SSCI/AHCI Journals. He is the reviewer for ICMC music and paper. Now he is also the conductor of the Taoyuan New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aiwan.
作品曾獲選受邀于歐、美、日、亞洲、中國大陸、中南美洲等國際音樂節演出,電腦音樂作曲家與音樂科技研究人員,同時具有工程博士與作曲碩士,擅長音樂科技跨領 域之研究與創作。師事吳丁連教授,AI電腦音樂向 Prof. Phil Winsor 學習。作品在國內外獲獎與演出,如臺灣省交響樂團作曲比賽佳作、臺灣藝術教育館之全國藝術創意作品競賽音樂創意類比賽「特優」等。2004 年獲選 ACL 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暨音樂節代表臺灣于以色列演出;2004 年「澎湖鄉土音樂創作甄選暨作品發表」以所創作之 三樂章鋼琴組曲「菊島風情」獲得「首獎」,並擔任鋼琴獨奏演出。2006 年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發表數件室內樂創作並指揮。作品曾獲選受邀於美國 ICMC 國際電子音樂會議、美國北德州大學 CEMI 實驗音樂與跨媒介中心、德國柏林 Randspiele Zepernic 2011、科隆 Alte Feuerwache 2011、義大利 Musica Insieme Panicale 2012 現代音樂節作品、聯合國 UNESCO 國際作曲評議會發表等。現為開南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碩士學程與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桃園新愛樂管弦樂團指揮,並榮獲 2012 年紐約 OMI 國際藝術家駐村 Fellow。曾獲選 2013 年捷克國際暑期指揮大師班受教于 Kirk Trevor 大師與 Donald Schleicher 教授,指揮馬替奴愛樂管弦樂團演出 Debussy, Brahms...等經典曲目,2015 年獲邀擔任美國大邁阿密 青年管弦樂團客席指揮頗受好評,2017年後擔任 ICMC 音樂、論文評委。
Chien-Wen Cheng: A Story Untold for Cello and Interactive Music System (World Premiere)
鄭建文:《未說的故事》(世界首演) 為大提琴與互動音樂系統 (2022)
鄭建文為美國北德州大學音樂藝術博士,主修作曲,並專精於互動電腦音樂。現任國 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副教授,並擔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曾獲藝術音樂作曲獎項主要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徵曲比賽獲選 (2013);TMC (台灣音樂中心)國際作曲比賽優勝 (2012);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建置音樂創作與 行銷平台」徵曲比賽獲得第三名 (2011);捷克Musica Nova 電子音樂創作比賽「榮譽提 名獎」(2011) ;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暨Voices of Change所主辦之「Russell Horn青年作 曲比賽」首獎 (2007)、ICMC國際電腦音樂學會區域作曲獎 (Regional Composition Prize ) (2008)、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2003、2006、2009)、全國藝術創意作品線上競賽「音 樂、音效創意類」優等獎 (2007) 與特優獎(2005、2006)、臺北打擊樂團「青年打擊樂 作曲比賽」佳作 (2005)、國家交響樂團「啟動台灣的聲音」管弦樂徵曲比賽獲選演出 (2002);新竹縣文化局「第四屆客家新曲獎」佳作(2000)等。其電子音樂作品並被 收錄於各類國際性影音出版品中,諸如:國際電腦音樂學會 (ICMA) 2008 年年會作品選集CD;美國電子音樂學會(SEAMUS) 首張影音DVD選集、2007年 MIT Computer Music Journal 之DVD影音作品選集、SEAMUS 電子音樂創作比賽 Electroclip 決選作品集 CD、西班牙 Confluencias 國際電子音樂創作比賽決選作品集CD。除了擅長器樂作曲 之外,其目前主要研究與創作在於結合現場器樂演奏之互動電腦音樂,曾以「互動音樂」研究計畫獲得「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百萬贊助 (2005-2006)。此外,其也積極參與跨界合作,如:2010年與台灣藝術大學「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合作之《Nexus II》 互動多媒體舞蹈表演作品,獲選文建會「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百萬補助; 2018 年為安徽師範大學的吳浚老師執導的沙動畫影片 Statue of Blood 製作配樂, 獲得印度國際電影節 Moonwhite Film Festival 之「最佳配樂獎」。其音樂作品頻繁發表於國際間,亦使其自 2006 年起多次獲得美國版權協會ASCAP Plus Award 獎助。
Yi-Cheng Lin: Image of Watercolor Painting for Electronic Music(World Premiere)
林宜徵:《水彩畫意象》(世界首演) 電聲音樂 (2022)
林宜徵,科技音樂作曲家與自學軟體工程師, 專注於數位音樂領域與相關音樂創作 。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作曲博士學位,曾任人工智慧音樂公司音樂研發長,研究開發 AI 音樂生成系統並帶領團隊做 AI 與商用音樂的創作結合。現為專職作曲家,兼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指導音樂與程式跨域通識課程,輔仁大學音樂系指導作曲。
近期作品針對視-聽聯覺電聲音樂創作、3D 沈浸式電聲音樂創作與混音、ambisonic 系統多聲道投放實務進行研究。視-聽聯覺電聲作品展演於世界各地,包括 SICMF2022 (首爾國際電腦音樂節)、2022 Atemporánea Festival(阿根廷)、ICMC 2022(愛爾蘭)、IRCAM-Forum 2022 (New York)。
跨域作品包括音樂 AI 創作與沈浸式雙耳格式 VR 作品。合作之 XR 電影『潛入西拉雅』(作曲、音效、3D 沈浸式混音部分)展演於美國ACM SIGGRAPH 國際影展、韓國富川影展、高雄電影節。自身的 VR App 音樂遊戲作品『次元穿梭』演出於世界薩克管年會、英國、德國、日本、香港、芬蘭等國;此外,其他當代器樂作品曾演出於捷克、馬來西亞、美國。3D 遊戲作品『時空雕塑』、『森之生』WebXR 亦公開展演於網路線上音樂裝置;實體裝置藝術包含臺灣音樂館「煦樂韶光」科技藝術裝置作品『光譜印象』音樂設計與音樂演算部分等。於AI 領域,創作以演算式作曲、強化學習、類神經網路(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為主,所做之 AI 音樂生成工具含四部和聲產生器與十六世紀對位法二聲部產生器。
Fun-Jou Chen: Grandpa’s Old Memories for Electronic Music (World Premiere)
陳方周: 《爺爺的舊回憶幻想曲》(世界首演) 電聲音樂 (2022)
為美國伊利諾西北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專攻中醫脈診科學化,經絡儀開發,自律神經系統研究,推廣電腦數位音樂與創作,現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基礎學科專任副教授。
Hsin-Yu Chou: Hymn of an Autumn for Cello and Computer Music(World Premiere)
周欣諭 : 《子夜秋歌》(世界首演) 為大提琴與電腦音樂二重奏 (2022)
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音樂與理論作曲。作品曾多次獲獎於國際電子音樂大賽,並於專場音樂會中演出。演出足跡遍及美國、法國、中國等。創作方向多元,除了傳統器樂寫作外,善挑戰不同領域的跨界結合,如結合電腦科技、視覺多媒體與舞蹈互動等,並致力於教育音樂學子,期待將音樂與教育、科技結合。目前任教於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立武陵高中音樂班與南崁高中音樂班等,並擔任台灣藝術高校聯盟理事長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科會計畫專案教師。
Yi-Hua Li: Hallucination for Soprano and Electronic Music(World Premiere)
李宜樺 : 《幻·身》(世界首演) 為女高音與電子音樂 (2022)
畢業於輔仁大學研究所作曲組,作曲受劉貴美老師啟發,先後師事許明鐘教授、林宜徵教授。在校期間曾隨洪綺玲老師學習聲樂、合唱指揮,亦曾參與合唱團演出,近年來陸續接受委託創作、編曲,包括臺北佛光合唱團、李語慈聲樂家、陳長伯小號重奏團、台灣銅管樂團、加走灣少年合唱團、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花蓮竹林國小合唱團等委託合作。
Performers演奏家包括:Di Xiao笛簫大師陳中申教授、Pianist鋼琴家江漢聲校長、Pianist鋼琴家易繼心教授、Soprano姜雲玉教授、Soprano林婉雲教授、Soprano李宜樺老師、Violinist小提琴家張偉軒老師、大提琴家張智惠老師、大提琴家林宥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