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專業知識測驗是以個人一份,還是全組一份測驗?
A:專業知識測驗於初賽中場休息時間(約10分鐘)發放測驗卷,由全組共同討論完成(一份)測驗。
Q2:為何初賽不採雙敗淘汰賽的賽制?
A:原則採雙淘汰制(勝/敗部)。惟考量天候及參賽隊伍數量,大會在開賽前決定當天競賽方式。
Q3:競賽時車內有一封閉的空間這個部分,能夠容納至少20顆乒乓球,是指完全看不到乒乓球嗎?
A:該空間完全封閉,比賽時,車輛可不需攜帶這些乒乓球。是指競賽時車輛無法放入物品進入載貨區。
Q4:想詢問這次太陽能板和木製人在等待區放置的時間是否有限制,限制時間為多少?
A:需留意可隨時將木製人取出或固定在艙內,時間僅有一組隊伍上場時間。
Q5:本次可採用10,000uF的電容,未限制電路設計,是否可使用MPPT?
A:不可。MPPT為另一種裝置,台灣比賽目前尚未開放使用MPPT。
Q6:在作品中可以放幾顆馬達?
A:僅規定馬達限使用南部太陽能學校所生產之馬達,並未限制每部車可使用的數量。
Q7:動力輸出的輪子可以直接變成夾軌的導輪嗎(夾軌的導輪可以直接當動力輪)?
A:請參照賽規9.6車輪,動力輸出的輪子需與地面接觸,因此,夾軌導輪作為動力輪大會車檢時會判定無法通過。
Q8:請問大會的貼紙是左右側都貼嗎?如果只有一邊,那校名和隊名是貼另一邊嗎?有規定是哪一邊嗎?還是自己選?
A:大會的貼紙並未規定貼於哪一側,僅需留一側提供大會張貼貼紙即可。
Q9:競賽簡章上第5頁9.1尺寸限制載明「模型車行駛過程中左右晃動及過彎皆需保持在導軌中心190 mm 內,以確保不會干擾他人車輛」,這與競賽簡章第8頁9.5軌道(3) 圖9-6 所示載明「行駛過程中左右晃動及過彎皆需保持在導軌中心165mm內」,是否有誤?
A:競賽簡章第8頁賽規9.5軌道中圖9-6軌道間隔 335mm,配合台灣賽道尺寸,確保競賽時不會干擾他人車輛,圖9-6已建議「模型車行駛中須始終保持在導軌中心165mm內」。原簡章第5頁9.1尺寸限制載明「模型車行駛過程中左右晃動及過彎皆需保持在導軌中心190 mm 內,以確保不會干擾他人車輛」為澳洲較寬的賽道,在此修正為「模型車行駛過程中左右晃動及過彎皆需保持在導軌中心165 mm 內,以確保不會干擾他人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