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一起來參與Creators吧!

文化實驗場的創建植基於實驗創新的核心精神,鼓勵從0到1的藝術創意生成,倡導跨領域與跨學科的協作,以形塑新的知識生產平台。

文化實驗場希望奠基於組織內的五大實驗室、連結國內外的合作機構,與後續進駐的Creators團隊,共同打造一個的創作生態系。

文化實驗場希望推動不同文化與跨學科領域的鏈結與協作,並以藝術文化領域作為生態區位中的核心,將文化實驗擴及到不同的技術、社會及生活領域之中。

「2018 Creators-進駐研發/創作」徵件計畫,將徵選8-15組進駐團隊,可選擇進駐3或6個月,在實驗室主題提案上,至多可獲得100萬補助金。

人們低著頭,盯著手上的發光螢幕緩緩前行,電影和電視已經成為了手機上的小螢幕。在可見的未來,除了視網膜以外,是否觸覺和五感也會成為影視媒介的新感官及新身體感?這是一個新的時代,感官作為運動、身體作為媒介、影音作為文化、島嶼作為主體。在新的影音感官世代,我們該如何重新拾起臺灣的文化根源?新世代,新身體感。透過具創造性的聲音影像介面,提出一種新的、專屬於臺灣人的身體感,這可能是虛擬的身體、社交網路的身體、雲端的身體、串流的身體、全息影像的身體或是文化的身體。

我們徵求以臺灣在地文化脈絡為本、並引入新感官/新身體經驗的音像創作實驗計畫。

這是一個考察雄偉卻失敗的歷史殘局的主題徵件。我們著迷於那些曾隆重推出但又無以為繼的計畫、規格、系列、提案、討論與建制。它們曾昭示著不同的未來,卻又被同一個未來所吞沒。殘局排列出的系譜指向了當代社會的黑歷史、線性史觀的廢墟。這是關於失敗的考古學,也是對於落魄者的採集。我們期待透過各種主題脈絡的「殘局考」,來重訪那些被閒置的歷史方案,並由此思考一種新的當代性。這個任務將不只為了另類地書寫過去,更是為了穿越劇般地回收未來──回收那些曾被允諾但又廢棄掉的、版本不一的未來。最後,站在前瞻計畫的垃圾山上,我們將獲得一種將現實化為架空歷史小說(alternate history)的潛力,不斷提問著:如果當初成了,現在會怎樣?

我們徵求各種特定主題下未完成的文化方案之歷史考察,並鼓勵具創造性、跨領域的調查與採集作為研究取徑。

以地球為尺度,人類在歷史上的出現已大量改變了地球的環境樣態。未來不斷迫近,能源開發與環境生態之間的衝擊、拉扯及合作從未間斷。活在「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我們將如何自處?又如何想像未來?這個地球最晚近的地質年代,也是環境生態困頓的年代。從核能的開發、運用到反思,以及近年逐漸升溫的碳排放議題,新一波的能源轉型正在開展。能源的有效使用及綠能生產,將密切地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當代面臨的能源議題不只對於技術的提問,更關係到我們如何以「提高全民綠能意識」為目標改變我們對能源的討論、運用及參與?當下環境生態危機又將如何開創我們對能源的想像?又將如何實踐?

我們徵求對綠色能源開發提出多元性、創新精神的各種實驗提案。

進駐團隊需思考進駐計畫中如何納入公眾/社區/社群的參與共創。

為了讓實驗創發的過程與大眾分享,並轉化為知識的產出,後續探究的論述基礎,本補助規劃「陪伴觀察員」機制。

提案者入選後提出三位觀察員名單,主辦單位從中邀請一位為「陪伴觀察員」,須於計畫期間至少進行三次會面,陪伴計畫發展;觀察員並隨計畫進行提出2至3篇專文,以協助外界更了解計畫之過程及脈絡,相關經費由C-LAB支出,不包含於補助款內。

(一)觀察員之候選名單由入選提案者提出,建議以藝文觀察評論人或計畫主題領域之研究者為主。

(二)觀察員之工作內容包括:1) 全期觀察與記錄計畫之發展。與計畫主導者進行討論、諮詢等對話及觀察研究工作。工作方式及會面頻率由觀察員與計畫主導者自行商議決定。2)參加計畫之公開活動,協同計畫主導者與觀眾交流。3)計畫期間,提出觀察報告專文2至3篇(每篇2500至3000字)。此專文應說明計畫發展過程、觀察員之觀察及參與心得,並提出值得外界後續關注及探究的觀點及面向。主辦單位得選擇文章刊載於空總網站及相關文宣管道。

6/29截止報名,請備妥:

(一) 申請書表:個人申請者請附身分證影本,若為聯名申請需檢附每位之身分證影本。立案團隊或公司請附立案證明影本與負責人身分證或護照影本。

(二) 數位資料:供評審參考之影音資料,申請表之電子檔(光碟一份,與紙本同時寄出,或將雲端資料夾連結,寄至C-LAB電子信箱:tafclab@gmail.com,標題「2018 Creators徵件資料:個人/團隊名」。)

申請程序:檢具前列應備文件並依序裝訂,即日起至2018年6月29日前,郵寄至106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信封請註明:「2018 Creators-進駐研發/創作專案補助」)。收件截止以中華郵政郵戳為憑,請勿親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