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在獨立前曾被日本短暫統治,在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向日本廣島投下首枚原子彈,8月9日用第2枚原子彈轟炸了日本長崎後,日軍在東南亞的最高指揮官寺內壽一(Terauchi) 告知蘇加諾(Soekarno)和哈達 (Hatta)日本即將投降,並預計在1945年8月24日承認印尼獨立。
1945年8月16日,在日本天皇下令日軍停止全部戰鬥行動的一天後,因為當時許多人質疑日本會支持印尼獨立的承諾,反日派青年要求蘇加諾和哈達立即宣佈獨立。於是,次日當地時間1945年8月17日上午10點,蘇加諾在他的住所宣讀了《獨立宣言》,剛縫製好的印尼國旗亦在蘇加諾的住所首次升起。
佛教是繼印度教後,第二個傳入印尼的宗教,兩個宗教傳入的時間相近,因此,古王國時期誕生數個印度教和佛教王國,像是Kutai、Mataram和Majapahit。目前印尼的印度教教徒大多生活在巴厘島,專屬印度教的節慶為「寧靜節(Hari Raya Nyepi)」,佛教的則是「衛塞節(Hari Raya Waisak)」。
在 8 世紀和 9 世紀的中爪哇,佛教王國是Mataram王國,由 Sailendra氏族統治,在此期間建造了許多佛教寺廟,並在石碑上刻上佛經。到了13至15世紀Majapahit王國統治期間,佛教和印度教和平共處且達全盛時期。Majapahit王國沒落後,伊斯蘭教傳入印尼,此後佛教的影響力開始大幅下降,伊斯蘭教逐漸成為多數印尼人的宗教信仰。
▲Majapahit王國統治時期的領土範圍
相較起伊蘭教和天主教的節慶活動,印尼佛教徒並沒有太明顯的宗教節慶活動。較知名的慶祝活動為在中爪哇省馬格朗區的婆羅浮屠寺廟,每年都有來自印尼各地的佛教徒來此慶祝衛塞節。佛教徒從門杜寺(Mendut Temple)步行3公理到婆羅浮屠 (Borobudur Temple)後,在寺廟周圍慢走和祈福,並於活動中進行點燈,象徵幸福和感恩。
優素福·布爾哈努丁(Yusuf Burhanudin) 在《齋月之謎》一書中引用了伊瑪目庫爾圖比(Imam al-Qurthubi) 的齋月禁食歷史,指出先知努赫·阿斯( Nuh AS) 是第一個在齋戒月禁食的人。暴風雨襲擊了他的人民的土地後,先知諾亞從方舟上下來後就做了這件事。
先知諾亞時代的齋戒是為了感謝安拉 SWT 保護他和他的人民免受暴風雨和洪水的侵害。
同時,當先知穆罕默德·SAW在遷徙期間抵達麥地那時,他看到猶太人也在穆哈拉姆月十日進行齋戒。穆罕默德隨後問其中一個人齋戒的原因,猶太人回答說,他們齋戒是一種感激之情,因為安拉從法老的攻擊中拯救了先知穆薩和他的人民。先知穆薩·AS 隨後在穆哈拉姆月的第十天封齋,作為對真主感恩的一種形式。
先知穆罕默德 SAW 隨後向他的人民解釋了這一事件,並命令穆斯林也在穆哈蘭月 10 日齋戒。最初,任何想要封齋的人都可以封齋,任何想要打破封齋的人都可以這樣做,只需透過餵養窮人來彌補。然而,安拉最終命令所有健康且不齋戒的人不要選擇在日落之前開齋。對於老年人來說,只要繼續為窮人提供食物,他們仍然可以免於開齋。這在詩句中提到:
فَمَنْ شَهِدَ مِنْكُمُ الشَّهْرَ فَلْيَصُمْهُ
“Barangsiapa di antara kamu hadir (di negeri tempat tinggalnya) di bulan itu, Maka hendaklah ia berpuasa pada bulan itu”
在要求齋戒月禁食的經文被啟示之前,穆斯林曾經在回曆十日或所謂的阿舒拉日強制禁食。阿拉 SWT 第一次要求穆斯林封齋是在回曆第二年。當時,先知穆罕默德·SAW剛接到命令,將朝拜方向從巴勒斯坦的拜圖爾·馬克迪斯改為麥加的大清真寺。然而,穆斯林強制齋戒的實施是分階段進行的。正如《古蘭經》和先知 SAW 的聖訓中所提到的。主張齋戒月禁食義務的經文可在《古蘭經》中找到,即《Surah Al-Baqarah》第 183 節。
Allah SWT berfirman:
يَا أَيُّهَا الَّذِينَ آمَنُوا كُتِبَ عَلَيْكُمُ الصِّيَامُ كَمَا كُتِبَ عَلَى الَّذِينَ مِنْ قَبْلِكُمْ لَعَلَّكُمْ تَتَّقُونَ
Artinya: Hai orang-orang yang beriman, diwajibkan atas kalian berpuasa sebagaimana diwajibkan atas orang-orang sebelum kalian agar kalian bertakwa. (QS. Al Baqarah: 183).
印尼的建國五原則,即Pancasila,是印尼的國家哲學和基本原則,體現在印尼獨立宣言中。Pancasila 包含了五個原則,它們是:
信仰於唯一的真主(Ketuhanan Yang Maha Esa):尊重所有宗教,但同時強調信仰單一真神。
人道主義(Kemanusiaan yang adil dan beradab):尊重和保障人權,追求公正與文明。
印度尼西亞民主(Persatuan Indonesia):強調印尼的團結,反對分離主義。
民族主義(Kerakyatan yang dipimpin oleh hikmat kebijaksanaan dalam permusyawaratan/perwakilan):尊重印尼多樣性,追求民主和協商。
社會正義(Keadilan sosial bagi seluruh rakyat Indonesia):追求平等和社會正義,緩解貧困和不平等。
蘇卡諾(Sukarno)是印尼的第一任總統,他在獨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蘇卡諾被流放到印度尼西亞東部的小島時,他與其他政治家一起討論了印尼的未來和價值觀。這段流亡時期被視為Pancasila的重要靈感來源,因為這五個原則被認為是印尼社會的核心價值,能夠促進國家的和諧和統一。 P岡Principles 的確是蘇卡諾在他的思想和領導風格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也是建立現代印尼的基礎。
印尼聖誕節(Hari Natal)是印尼的一個重要節慶,慶祝基督教教派中的聖誕節。印尼是一個多宗教國家,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因此聖誕節在印尼被視為一個多元文化的慶典。以下是有關印尼聖誕節的一些資訊:
慶祝日期: 聖誕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5日慶祝,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
宗教儀式: 基督教徒在聖誕節當天參加特別的宗教儀式,包括彌撒和聖誕音樂會。教堂可能會裝飾成節日氛圍,人們會共同慶祝耶誕。
家庭聚會: 聖誕節是家庭聚會和交換禮物的時刻。人們在家中準備節慶大餐,分享美食,並在家庭中共渡溫馨時光。
節慶裝飾: 商店、街道和家庭通常會裝飾成節日風格,有各種各樣的燈飾、聖誕樹和裝飾品,增添節慶氛圍。
社區活動: 一些地區可能會舉辦聖誕節遊行、市集和文藝表演等公共活動,以慶祝這一重要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