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時代

第一代腦

真空管時期第一部以真空管為電子元件的自動電腦, 稱為ENIAC,它的長度為50呎,寬30呎(佔地約42坪),重30噸,共用了18800個 空管,是真空時期,也是第一代電腦的開始。


第二代電腦

電晶體時期電子元件由真空管進步電晶體(Transistor) 其大小只有真空管的二十分一,耗電量及散熱量都少了很多,1954年遂有了以電晶體代替真空管的電製造成功,是第二代電腦的開始。 在記憶單元使用磁心,亦為本時代的特徵之一。

第三代電腦

積體電路時期:電晶體的時代維持了十年,1964年4月1日,電腦界的巨無霸-美國IBM 公司向全世界宣佈,使積體電路(IC, Integrated Circuit)研製成功IBM 360型電腦,是第三代電腦的開始,電腦的速度又快了幾百倍。

第四代電腦

於電子工業的技術突飛猛進,積體電電路也不斷的改良,一片積體電晶片(Chip)原先只能容納數十個電子元件的功能(所謂一個電元件就是原來一個真管或電晶體),稱為小型積體電路(Small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SSI)。後來一片積體電路晶片能容納數百個電子元件,稱為中型積體電路(Medium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M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