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時代

第一代(真空管時期)

特色:

1.主要元件為真空管。

2.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設計完成第一部大型電子數為電腦—ENIAC電腦。

3.1951年IBM推出UNIVAC-1,是第一部商用電腦。

4.運算速度以毫秒ms為單位,ms=10-3秒。

5.耗電大、體積大、速度慢為其缺點

第二代電腦(電晶體時期)

特色:

1.主要元件為電晶體。

2.高階語言FORTRAN及COBOL成為主流。

3.運算速度以微秒us為單位,us=10-6秒。

4.體積小,省電耐用,計算能力更強。

第三代電腦(積體電路時期)

特色:

1.主要元件為積體電路。 {積體電路簡稱IC(Integrated Circuit),亦即將電路所有元件,如電晶體、二極體、電阻等聚集在一個矽晶片上。}

2.1964年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推出IBM 360型電腦。

3.運算速度以奈秒ns為單位,ms=10-9秒。

4.開始使用作業系統,發展出BASIC、RPG等高階語言。

第四代電腦(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特色:

1.以半導體為內部記憶體。

2.將電路所有元件,如電晶體、電阻、二極體濃縮在一矽晶片。

3.Intel 80386、80486 的32位元微處理機加強了電腦的處理速度,而後繼的80586 64位元微處理機,讓資料的處理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