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時代

第一代電腦

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Mauchly與Eckert以真空管製造世界上第一部電腦ENIAC,計算砲彈之彈道,約使用18000個真空管,30噸,1945年美國數學家John von Neumann提出內儲程式的構想,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Wilkes教授及其團隊用此構想製造第一部內儲程式電子計算機EDSAC。


第二代電腦

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科學家Bardeen,Barttain,Shockely發明了電晶體,體積小,省電,耐用,成為電腦的基本組成零件,1954年貝爾實驗室使用800多個電晶體,完成一部電腦TRADIC。


第三代電腦

積體電路的發明,使電腦體積縮小,運轉速度大幅增快,IC是將電阻,電晶體等電子元件濃縮在一個微小晶片上的電子元件。美國Intal公司Hoff於1969年在單獨的一塊晶片上,設計出中央處理單元CPU,是世界上第一顆微處理器。


第四代電腦

IC後來進步到一個晶片內可以容納上萬個電子元件的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體積更小,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加上軟體的配合,使電腦普及到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