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時代

第一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的Mauchly與Echert,以真空管為電子元件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的自動電腦, 稱為ENIAC,重30噸,共用了18800個空管,是真空時期,也是第一代電腦的開始。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Wilwes教授及其團隊用此構想製造第一部內儲程式電子計算機EDSAC


第二代電腦(1959~1964)--電晶體時期:

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科學家Bardeen發明了電晶體, 其大小只有真空管的二十分一,耗電量及散熱量都少了很多。1954年,貝爾實驗室於使用800多個電晶體,完成一部電腦TRADIC。

第三代電腦(1965~1970)--積體電路時期:

電晶體的時代維持了十年,積體電路的發明,使電腦機體縮小,運算速度也大幅增快。美國Intel公司Hoff於1969年讚單獨的一塊晶片上,設計出中央處理單元CPU,是世界上第一顆微處理器。


第四代電腦(1970~)--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由於電子工業的技術突飛猛進,積體電電路也不斷的改良,超大型積體電路的出現,以此技術所製造的電腦,機體更小,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加上軟體的配合,使電腦普及到日常生活。